永暑礁海洋观测站总体工程,包括建设一座可以停靠5000吨级舰船的码头与航道,一块相当于20个篮球场大的人造陆地,一幢80多米长的两层主体楼房和其他配套设施。
在远离陆岸的礁盘上,要完成如此重大的建筑工程,对于400多名建设者来说,面临的艰险与挑战超乎想象。
1988年2月上旬,当以“929”登陆舰为指挥舰,由十多艘作业舰船组成的施工编队浩浩荡荡开进永暑礁锚地时,遭遇的第一个下马威便是持续半个月的狂风恶浪。
2月24日,老天终于开眼,涌浪稍趋减弱。工程建设海上总指挥徐振忠冒险下令:“卸驳!”
下午5时,“南浚613”号挖泥船从“重任1”号半潜驳船舱体内缓缓开出,张开长长的臂杆,转动巨大的铲斗,对准永暑礁礁沿,开挖南沙建站第一铲。
开挖航道和港池,是永暑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否则,满载建筑设备材料和施工人员的舰船开不进礁盘,后续工程就无从谈起。
“613”船承担着“开路先锋”的使命。然而,这艘在军内外施工8年、攻无不克的“大力士”这次却啃到了“硬骨头”。当操作手启动75吨推进力的斗柄,带动铲斗死死咬住礁石掘进时,尽管使出最大功率,以至船体剧烈颤抖,机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排气管冒出浓浓黑烟,但比花岗岩还要坚硬的珊瑚岩却毫发无损。耗费比正常作业多几倍时间挖上来的第一铲,仅有三四块碗口大的小石片。
“613”船首战受挫,无功而返。5天后,在对礁盘实施连续爆破基础上,“613”船与“609”船联袂出击,二进礁盘。然而,由于爆破深度和规模不够,没挖几铲,便又遇到了“拦路虎”。“613”船的铲斗4次被巨石卡住,“609”船铲斗4颗重达100多公斤的合金钢斗齿,竟被生生撬断了2颗!
“613”船和“609”船再次撤出礁盘。“613”船和“609”船三进礁盘时,正逢“3・14”赤瓜礁海区战斗。所有施工舰船与人员全部奉命后撤疏散,只有这2艘挖泥船坚守以待。5天过后,当施工舰船重返永暑礁锚地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条延伸120多米的航道,还有由11000多立方米银白色珊瑚沙石堆积而成的长龙。
南沙建礁施工的艰难困苦非言语所能描述。在陆地工程建设中最平常的工序,到了永暑礁都可能成为难题。修建码头时,有一万多包麻袋装的碎石要抛到水下做基槽。由于航路遥远,从大陆运抵永暑礁后麻袋全被海水侵蚀破烂了,扛不能扛,铲不能铲,只能组织官兵们用手扒。多少人的手指都磨得鲜血淋漓,但没有人叫一声苦。永暑礁工地光水泥就耗用2000多吨,其中3/4是靠官兵们从登陆舰上一包包扛下来的。本来就被烈日暴晒脱过无数层皮的肩背,再经水泥和着汗水一烧,连皮带肉都往下掉!
180多个日日夜夜,400多名军地建设者用他们的忠诚与意志,在南沙礁盘筑起一座捍卫祖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历史丰碑!
1988年8月2日下午1时30分,伴随着大海的涛声和喜庆的锣鼓声,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落成典礼仪式开始了。雄壮的国歌声中,陈明山副司令员健步走上主席台,满怀喜悦地为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胜利竣工剪彩。
“在南沙建设海洋观测站,是一项有益于世界和平、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这位57岁的将军带着浓重的山西口音庄严宣告:永暑礁海洋观测站的建成,使我们在南沙群岛有了一个坚固的基地,捍卫了我国对南沙群岛的神圣主权,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
1988年8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嘉奖电,表彰南沙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全体建设者。嘉奖电说,为了维护我国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和国家的尊严,为了和平建设南沙群岛,海军在广州军区、广东省、海南省和交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的大力支援下,积极组织力量,在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和越军袭击干扰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吃大苦耐大劳的实干精神,团结协作,连续奋战,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的建站任务,为祖国和人民立了新功。国务院、中央军委特予通令嘉奖。希望你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保卫南沙、建设南沙做出更大的贡献。
永暑礁海洋观测站竣工后,人民海军驻守赤瓜礁、东门礁、华阳礁、渚碧礁和南薰礁等6座礁堡上的永久性高脚屋,也在不长时间内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