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深入缅甸佤邦 实拍金三角武装训练的童子军(组图)

www.sinoca.com 2013-03-02  网易博客


  拿到摄影师王艺忠拍摄的金三角童子军时让我很是吃惊,一个摄影师能深入到这么一个特殊地方,拍摄到如此镇静、亲近的图片。他是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持续地关注这里,记录下了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也见证了这个特殊军事组织的转变。同时和佤邦部落建立了相当信任的可靠关系

  我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编辑这组图片的时候,由于定位和版面的原因,遗憾一些很好的图片没有被利用上,被压在手里甚是可惜。其实一组人文图片我们完全可以抛弃那些所谓“美”的愉悦元素,让图片的构成关系、人文元素来构成贯穿一个打动人的故事。所以,我还是把这些没有使用的图片拿出来让大家看看,里面的文章我只是截取了其中一段。

  这个只有12岁的孩子,只是入伍半年的新兵。

  他们所在的地方,算是靠近前线的地方。距离岗亭不远,就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对于城市中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生活像是神秘的军事夏令营,或者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拓展训练。不过在这里,一切都跟军事有关。尽管眼下没有武装冲突,但是这些孩子,通常是被当作战士对待的。而事实上,他们是少年,甚至是儿童。

  这就是缅甸佤邦军事组织的童子军。其实这种童军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按照军事单元设置的军事组织,一种是偏重文化课教育的军事化管理的学校。

  对于外界而言,童子军是金三角区域一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更是特殊社会背景下的历史产物。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民党残军、坤沙贩毒集团,直到今天缅甸各地方武装帮派的队伍里,“童子军”从未间断过。不过,“童子军”并不是金三角的专利,据资料显示:英国最早于1907年就成立了童子军,中国于1912年在武昌成立了“中国童子军”第一支队,2年后,“中华全国童子军协会”在上海成立……1925年,在马来亚、北婆罗洲等地也组建了华侨童子军。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童子军的定义,主要是指那些正拿着武器或曾经拿过武器的儿童。而事实上,童军创立的初衷并不是这样的。童军的创始人是英国爵士罗伯特・贝登堡,他19岁参军,后来成为一名军官,并到过印度和南非前线。鉴于当时英国青年道德堕落,体格衰弱,贝登堡特意研发出了一套可行的训练方法,试图挽救这种危机。贝登堡创立的童子军,按照年龄分为几个层次,比如6岁至10岁的叫稚龄童军,8岁至12岁的叫幼童军,11岁以上的方称作童子军。此后,童军运动拓展到了世界各地,截至2007年,童军和女童军超过3800万成员,涵盖216个国家和地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童子军逐渐演变成了军事组织。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10年前童子军现象最严重的是缅甸,其次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哥伦比亚、利比里亚和安哥拉等国,此外,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大批未成年人被征为童子军。通过我在金三角区域近10年的拍摄,我发现,外界对于缅甸童子军也存在着深重的误解。

  但是近些年,这个区域并没有发生大的武装冲突,对童军的训练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缅甸政府军和各个武装派别都逐渐意识到,武装冲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他们之间逐渐达成了协议,各自发展自己的区域经济。金三角区域开始迎来了短暂的和平环境,这种氛围对童军所在地的军事组织影响却很深。记得我在一所军校拍摄的时候,一位军事教官反复阻拦我的拍摄,他对我说:“王先生,请不要拍摄这些孩子。”

  他的神情很郑重,他说:“国际社会一直在说我们逼迫孩子上前线当兵打仗,我们不想让这些照片造成更深的误解。”

  其实我想告诉他,我只是想记录一种历史。根据缅甸官方媒体报道,缅政府已经签署加入联合国行动计划,承诺到2014年,在包括政府军和民族武装的该国武装部队废除使用儿童。而佤邦联合军也已在2012年初向全军下达了通令:5年内停止征召童军。而原来征召的童军,其训练方式也正在从纯粹的军事训练转向知识为主的训练。一位佤邦的官员告诉我,一些军区已经逐渐压缩纯粹的军事化训练,转而投资兴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现代化学校,这些学校设立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部课程,而且对每个孩子都实行免费教育,仍旧接受军事化管理。这些孩子,未来将不再扛枪,而是被分配到不同的领域,成为经济建设领域的新生力量。



刚入伍的孩子们脸上丝毫也不失天真的童趣



身穿大小不一的军装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入伍成为军人



军训是没有按照他们孩儿的力量来制定的,一切都是军事化管理



摸爬滚打在泥浆里,只有挺着才能完成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日本要与解放军开军事热线对话 中国称还没到时候
下一篇:朝战江泽民任副厂长动员工人:多做罐头打死美国狼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