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风洞:为国民服务近半世纪
十一院的一角有片幽静的小树林,我国最早的风洞试验室就建立在这里。资料图:总装进行低速风洞实验。
走到实验室门口,一尊一人多高的佛像映入记者眼帘,在此情此景之下显得十分诡异。记者干笑着赞叹:“这样的布景,真是鬼斧神工、别具一格……”
经了解方知,这是香港天坛大佛的模型,在该佛像建造之前运到这里进行风洞试验,试验完成后便作为纪念品留了下来。类似的纪念品,实验室里着实不少。
该实验室主任郎卫东介绍,这是一台单回路闭口低速风洞,气流速度可从每秒10米到100米无极调节,流场品质一流,可为飞行器研制提供各种数据,同时兼备工业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试验用途。
该风洞是一个横置的长方体,长12米,宽、高各3米,站在里面,仿佛置身于一节空旷的列车车厢。据介绍,近50年来,这里先后承担了我国几乎所有战术导弹和大部分飞机型号的低速风洞试验任务,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该实验室在国内较早开展风工程研究工作,主要对象包括高速列车、汽车、自行车赛车、标枪、高层建筑、体育场馆、大型景观塑像等。代表性的项目有香港天坛大佛、福建泉州郑成功像、深圳市民中心、天津云顶花园、一汽卡车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将航天气动技术推向百姓生活
近日,十一院与俄罗斯威尔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太赫兹/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技术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最终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作为新一代人体安检技术,太赫兹/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技术已被业界视为反恐利器。运用该技术的产品设备能实现隐蔽成像,同时对人体无害、操作方便快捷,可在机场、军事机构等场所推广使用。
多年来,该院在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还积极把握市场定位,走出了一条以气动技术为核心,向无人机、环保、测控等技术发展的产业之路。
十一院对等离子加热技术的研究已有近40年历史,同时拥有交流和直流等离子电弧加热器的设计技术,多年来相继开发了垂直弧、管弧、长分段、叠中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等离子电弧加热器。电弧功率由最初的几十千瓦发展到目前的几十兆瓦,形成了种类齐全、覆盖范围广的系列等离子电弧加强器产品,等离子加热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向产业化进程迈进。
资料图:飞机模型进行风洞试验。
进入新世纪,十一院成功实现了空气动力学研究与环保市场的对接。以此为基础研发的环保脱硫技术成本低、耗电少,脱硫率可达97%以上,被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火电、石化、冶金等行业。
此外,该院研发的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海事侦察、巡逻、应急通信等;多维影像采集系统在多个领域内填补国内空白,成功用于国家游泳中心;等离子危险废弃物处理技术已完成相关实验室论证,正积极实施工业推广;首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等离子煤粉点火装置已达工业化应用水平……
“以气动技术为核心优势,我们在民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郭京朝表示,“我们一方面要将研究向深空探测、星际飞行等方向努力延伸,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航天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力度,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享受到航天技术带来的便利。”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