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海军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从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黄岩岛之争,中韩、中俄渔业纠纷来看,近年来曾一度有所缓和的东海、南海海上争端,2012年又陡然升级并有激化趋势。2013年,中国周边海上争端激化的态势是否仍将继续?中国的海洋政策是否已经或正在调整?中国海军在国家海权维护上将扮演什么角色?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
中国周边海上争端进入多发期
记者:自2012年以来,中国周边的海上争端是否已进入一个矛盾、冲突的多发期?
罗援:应当说是的。在2012年之前,中国一直在海上争端中保持长期克制与最大限度的忍耐,我们一直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但是,近年来有关国家非但没有搁置争议,反倒凸显争议;共同开发也变成他们单方面的、排华性的开发,并且还伴随着一系列的挑衅性行动,执意使双方矛盾一再激化。目前,黄岩岛问题、钓鱼岛问题都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因而,可以说,2012年是中国周边海上摩擦的高危期,各方力量展开激烈较量。
记者:当前中国周边海上摩擦、冲突频发的态势在2013年是否仍将持续?
罗援:2012年诱发海上争端的危机要素总体上讲有三方面:其一,海上争端相关各方都在强调自己的主权诉求;其二,相关各方竞相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其三,各方还为此采取了一些实质性行动。就目前来看,这些诱发危机的要素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有强化趋势,因而,在2013年内,有关各方发生一些擦枪走火的危险是严重存在的。
资料图:美国菲律宾在南海附近举行联合军演。
记者:有学者将中国在中菲黄岩岛对峙中的维权模式概括为“黄岩岛”模式,您认为这种模式对于我国应对未来的海上争端是否有借鉴意义?具体有哪些?
罗援:我认为可以借鉴。“黄岩岛”模式(注:是指中国为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采取的以现场执法为主、外交手段为辅、以军事手段为后盾的行动模式) 使我们在海上争端中变被动为主动,出现了一个攻防转换。以前是由对方出手,我们来接招,现在转变为我方主动出击,对方被动应对。而且我们也向相关各方表明了自己的底线,告知这些底线是不容触及的,一旦被触及,我们会立即抓住“战机”,化危机为机会。我们也注意到,“黄岩岛”模式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多个层面,可以叫综合施压、多管齐下,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这个模式并没有最终解决问题,但我们逐渐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因此,它并不妨碍为其他争端所借鉴,起码向对方表明我们是有原则、有底线的,而且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一旦我方底线遭到挑衅,我们将采取强烈的反制措施。
“军事准备不可替代”
记者:未来,中国在应对海上争端时应如何出招?
罗援:我想还是《孙子兵法》里讲的那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伐兵应是我们迫不得已的手段,但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走到这一步之前,我们应该运用政治智慧与谋略,通过外交斡旋、经济策应以及抢占法律的制高点等手段来解决相关的冲突。当然,这所有的手段都要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因而军事准备也是不可替代的。有备才能无患。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