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武上将--投笔从戎的爱国将领
1899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二十五),董其武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由外祖母抚养,长而好学,攻读经史,早年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立志救国救民,后怀着富国强兵之志,毅然投笔从戎,决心当一名爱国军人。
1919年,董其武到太原考入阎锡山创办的学兵团,1924年开始军旅生活,连年作战,几易部队,先在刘镇华的军中任排长,不久由西安赴洛阳,入国民军第2军,先后任第8混成旅第2团排长、连长、营长和第9混成旅旅部副官长,1926年冬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第4军。
1927年北伐开始。董其武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先遣纵队,任支队长,转战豫皖各地,屡立战功,后升任中校副团长,但因不是蒋介石嫡系,竟遭排挤。他本想到上海另谋出路,结果生活陷入绝境。当时,任天津特别市警备司令的傅作义将军正在扩编军队。董其武遂变卖衣物作路费,千里迢迢奔赴天津。经傅将军的考察,他被委任为额外上尉参谋,后任少校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董其武积极投身抗日民族战争。1933年5月中旬,他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怀柔、石厂一线阻击日寇,率领全团官兵浴血奋战,打退日寇10多次的猖狂进攻。
1936年,董其武任218旅少将旅长。在傅作义将军指挥的“绥远抗战”中,他率领部队星夜行动,出其不意,分路抄袭敌后,一举将红格尔图的日伪军歼灭,为百灵庙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七七”事变后,他率部转战平绥一线,其后与八路军紧密配合,参加了着名的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他率3000名精兵,深入日军腹地,身负重伤,坚持指挥奇袭板垣师团前线指挥所,取得了辉煌战果。
1937年年底,董其武任第101师中将师长,转战晋西北,结识了贺龙、南汉宸、程子华等八路军领导人,坚定了国共合作的信念。1938年,他率部参加了绥南战役。同年年底,他随傅作义将军回到绥远后套地区,整军练武,寻机对日作战。1939年冬,他率部参加了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连续苦战100多天,3战3捷,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救国精神。1940年起,他先后担任暂3军中将军长、骑4军军长、35军军长、第12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其间始终坚持对日作战。
1946年年底,董其武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绥远省保安司令,以后又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董其武审时度势,明确表示要追随傅先生走和平道路,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和毛ze东以和平方式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
9月19日,在傅作义将军的帮助下,董其武率绥远军政人员通电起义。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上将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