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就搁置下来了?
郑明:一直说要再研究,确实也研究了很多次,有的研究会议,因为我已退休就没能参加,所以也不了解决策的情况。后来,澳门这家公司购买瓦良格号,我现在看算是歪打正着,他们想买来把瓦良格号改造成娱乐用船的,它的本意也确确实实就是这样的。
南都:但是,外界一直解读这一行为和军方有关。
郑明:据我所知,没有任何联系。当时,我已退休了,有些事是事后才知道的。海军根本没参与其事,军方、准军方跟这个公司都没有什么联系。我现在倒觉得正好是某些外国的破坏产生了转折,如果外国人不破坏,可能瓦良格号现在真的在澳门成为娱乐用船了。(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南都:怎么理解外国人的破坏产生了转折?
郑明:1998年,澳门这家公司与乌克兰签了瓦良格号购买合同,据说,合同没明确规定安全拖运回国有关协同责任。所以乌克兰交了船,就不管了,你自个儿想办法运回国。结果土耳其方面受某些大国的影响,出面拒绝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只能在黑海的公海上漂了一年多,既不能回乌克兰,又拖不来中国。由于自然条件很差,船差点都被撞坏了,才引起国家领导层注意,以后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才把它安全地拖运回来。
“世昌号”是我国航母的雏形吗?
南都:在我国,建还是不建航母,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议,你最熟悉这段历史了。
郑明:航空母舰是中央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全国工业大协作,特别是造船和航空科技部门努力的结果。据我了解,整个国家还没正式决定要造航母的时候,造船科技工业部门的同志就开始积极地为航母做一定的准备,建造各种大型民船,积累了工艺技术的经验,配合海军一起搞航母的论证和一些可能的预研。但有的工业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与造船科技部门不一样。
为什么航母的舰载机相对总体平台有点滞后呢?值得总结研究和深入思考。应该说,在为海军长远建设上做谋划和贡献,各个科技工业部门的有关领导认识是有差距的。这个历史经验是值得总结吸取的。
南都:你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期间,曾经参与过航母的前期工作,那时候我们主要做了哪些事?
郑明:那不叫航母的前期工作,而是按照海军党委要求进行的有关舰载航空兵装备的工作。主要是三个步骤。第一,航空母舰最关键的一环叫舰机协调,20世纪70年代,海军就试着迈了这第一步,为了洲际火箭试验,用陆基直升机携载于属民船系列的大型辅助船上,在太平洋完成了数据舱打捞任务。第二步,在80年代,我们解决了驱逐舰、护卫舰和舰载直升机的结合,直到90年代才诞生了真正的舰载直升机和有舰载直升机的新型驱护舰。
第三步是,建造了“世昌号”多功能训练舰。“世昌号”工程任务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的正式批示同意建造。工程的经费是用国家计委国防动员经费和总参谋部军队装备费结合支持的,共一亿多元。用国防动员经费来支持海军建设,在中国史无前例。
实际上,我们搞“世昌号”训练舰的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在南海问题上,海洋权益已经到了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了,有些国家的干扰、侵占、掠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迫使我们这些搞装备的同志,要为海军、为国家来搞物质基础的准备。我们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国家工业部门支持下搞了世昌舰,为当时的南海斗争做了一些准备。
南都:“世昌号”能算我们国家航母的雏形吗?
郑明:不能叫雏形,要被人家笑的。外国人看你这个训练舰在世界的军舰系列中算个什么玩意儿啊。当然,这是循序渐进的积累。我们没有计较国内外对它的非议,把它造成了一艘可以完成航海训练、医疗海上训练、直升机海上训练的多功能训练舰。在实践过程中,确有认识上的很多分歧,使它并没有完整地实现原来的构想。无论我们怎么节约,我们所设想的上3架以上直升机所需要的技术花费至少还差两千多万元,最后由于经费不足和领导认识不统一,一些技术环节被简化处理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