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海军司令吴胜利:中国新型潜艇相继装备部队(组图)

www.sinoca.com 2012-09-28  人民网



  打造远洋作战能力

  中国将努力打造一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中国海军将努力提高远海机动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水下自持力和隐身性能好的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精确化突防能力强的远射程导弹、大深度高速智能鱼雷、通用性兼容性好的电子战装备等新一代武器装备。

  这是海军成立60周年前夕,吴胜利在一次谈话中介绍的情况。数日后,2009年4月23日,在海军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吴胜利担任总指挥,中国核潜艇首次公开亮相,而且是打头阵。首先接受检阅的是“长征6”号核动力潜艇。在它的带领下,曾创造潜行时间最长世界纪录的“长征3”号核动力潜艇和 “长城218”号、“长城177”号常规动力潜艇等,组成潜艇群,像一条条黑色巨鲸,以水面航行状态,一一经过阅兵舰。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舰桥站坡的3名官兵。

资料图:海军“沈阳舰”是我国自主研制的051C型驱逐舰的首舰。

  紧跟着潜艇群的是驱逐舰群,由“沈阳”号带头,“兰州”号、“广州”号、“哈尔滨”号、“大连”号导弹驱逐舰斩出白色浪花,各种导弹、雷达、火炮陈列舰艇之上。“兰州”号是此次阅兵的亮点。它装备了大名鼎鼎的“中华神盾”――相控阵雷达,使探测距离产生了质的飞跃,可以在很远距离发现目标,而且能够引导舰载导弹攻击。它的垂直导弹攻击系统可以更快速、拦截批数更多的空中目标。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理论教研室专家童效平说:“‘兰州’ 号的出现,解决了海军编队防空的问题。过去我们只能攻击某一方向的目标,‘兰州’号的导弹可以先垂直发射,在空中转向,攻击能力大大提升。过去我们只能做到‘点防空’,而且攻击范围只有10多公里,现在我们可以做到‘面防空’,攻击范围扩大到70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海军撑起的‘天伞’比原来大多了,对编队的保护也有效多了。”

  这次阅兵展示了我国海军实力,也向全世界宣示我国海军将从浅蓝色的近海走向深蓝色的远洋。

  为了让中国海军和平驶向深蓝,吴胜利在担任海军司令员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组织数十次军演提升综合作战能力;让海军远洋训练常态化;各类保障舰船总吨位达到上世纪80年代的6倍,为海军走向远洋提供了保障力量体系;博士舰长硕士飞行员队伍形成规模,高素质人才群体成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派兵赴索马里海域护航

  海军舰艇编队执行此次护航任务,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启航!

  这是2008年12月26日,吴胜利在海南三亚亲自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壮行,送他们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首次护航任务时的讲话。在他担任海军司令员任内,最受世界瞩目的功绩就是派兵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到2011年1月,海军共派出7批18艘舰船执行护航任务,至今已完成285批 3213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持续保持了护航船舶和编队自身百分之百安全。目前第十二批护航舰艇编队还在执行任务中。

  除了将海军远派海外,吴胜利还不断展开海军外交活动,特别是围绕存在争端的东海海域,积极与日本海军进行交流。2008年7月,日本自卫队舰艇首次访华,吴胜利会见日本海上自卫队参谋长赤星庆治上将一行。3个月后,吴胜利应赤星庆治之邀回访日本,与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举行了会谈。在这些会谈中,吴胜利都强调,希望通过两国海上防卫力量的交流,使东海保持和平与和谐。

  遗憾的是,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友好交流未能延续下去。就在这次互访的第二年,2009年4月23日,我国举行海军建军60周年阅兵仪式,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21艘军舰参加了阅兵,而与中国存在海洋领土纷争的日本、菲律宾、越南没有派出军舰参加。此时此刻,日本海军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针对中国的“西南防卫”军事计划――加强日本西南部九州群岛的防卫,向东海海域增派自卫队。



资料图:中国056型护卫舰。



资料图:国产052C级170广州号驱逐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看美国航母如何下水交付与辽宁舰有何不同(组图)
下一篇:中巴签署新合作协议 中方将加大对巴军售种类数量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