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即使日方采取较温和办法释放中方保钓人士,但仍可能成为日本政治季的发酵话题,甚至被利用为日本加快推行钓鱼岛国有化的借口。对此,不可不察。
中方保钓人士在8月15日成功登上钓鱼岛。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人首次踏上这一固有领土。“8・15”对于中日关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这个时间点登岛,不单是壮举,还提醒我们,解决现实博弈和历史纠葛之下的复杂博弈,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钓鱼岛问题的历史脉络、主权归属无需再论。中方保钓人士持国旗唱国歌登岛,既是捍卫主权的呐喊,也代表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三地舆论的一致发声,印证了登岛的正义性共识基础。而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的应急举措,既强调了国家力量对于钓鱼岛主权的基本立场,也表明了对于被扣保钓人士的关怀。
民间保钓行动,是民众参与外交事务的具体体现,不同角度下,对于如何参与外交事务会得出多元观感。但需要看到,保钓最直接、最基本的意义,就是捍卫主权。对于有近现代屈辱记忆的中国人来说,守土是具有广泛认同感的共同义务。保钓人士登岛之举,一定程度上正是对日本一些人肆意妄为的必然反应。
钓鱼岛问题的形成,既是历史被涂抹的结果,也源自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布局。利益诉求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问题的解决难度。单凭历史主权宣示、国际法研究均难以解开这一难题。面对高难度的主权博弈,需要我们建立长效的应对机制。展现共同意志,正是这一机制不可匮缺的组成部分。在这一机制中,官民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是最基本的保障。
在2010年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被日方抓扣事件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官民的协调行动,此次保钓人士登岛,再度体现了这一模式。从中可以看出围绕保钓的博弈中机制渐趋成熟的脉络走向。
建立有效压力机制,是应对机制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有消息称,日本冲绳县警方和海上保安厅16日决定,不把香港“保钓”人士移送检察机关,而是移送入国管理局,然后“强制遣返”。日方如果最终确实采用此种方式,也证明了中国的沸腾民意和官方积极交涉的协同应对是有效的。
就目前看,在日本以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为交换,通过消费税增收方案后,日本政治季目前已提前到来,取代野田的新首相人选已经不断有人提出。在此背景下,即使日方采取较温和办法释放中方保钓人士,但仍可能成为日本政治季的发酵话题,甚至被利用为日本加快推行钓鱼岛国有化的借口。对此,不可不察。
但无论钓鱼岛绳结是否越来越乱,需要看到,中国对于钓鱼岛的主张,本质上是对历史的拨乱反正,是对东北亚秩序风险点的排除。从这个角度讲,不管什么样的小动作,都大不过历史的规律性修正。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