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中原、华东、东北,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他关注的是华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电示“林罗刘”并东北局和华北局:“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在给“林罗刘谭”②的电报中,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百韬兵团大部歼灭后,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20个师可能退守绥远,蒋介石的中央军24个师可能海运江南,加强长江下游防线,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
文章摘自《枪杆子·1949》
本书简介:以真实素材为基础,还原战争的残酷,还原战争的人性,还原战争的真相。作品运用时空交错穿插的艺术手法,极大拓展了作品表现空间,是一部内涵丰厚、有血有肉、张扬男儿豪情的少有人为修饰的战争史诗……
11月16日凌晨4时,毛泽东给“林罗刘”发电,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林罗刘谭”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都是实情。
自9月12日奔袭北宁线始,到11月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人未解甲,马未停蹄,就没闲着。锦州血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围歼廖耀湘兵团,再奔去沈阳、营口,急行军,强行军,许多人都累脱相了。战后一些老战友见面,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伤亡也大。攻打锦州的5个纵队和阻援的两个纵队,伤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师”2纵5师,伤亡将近一半。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
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如果蒋匪集中其24个师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我们集中程黄、杨罗耿①两兵团,无法破坏其计划。如果使用杨罗耿于察绥方面,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前,乃至杨罗耿到达绥东之后,利用其骑兵、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难于歼其主力,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使我们两头失塌……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关内开动,预计现在锦、义地区的部队,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区,如敌正在南撤,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如敌尚未开动,我可抑留该敌,继续休整,并修复北宁路,然后大举歼敌。
(乙)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进。即使说,蒋、傅要撤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先在长江中游作战,逐步东进与刘、陈①会攻京沪。
以上两案何者为宜,望考虑电复。
依然是与“林罗刘”商讨,但毛泽东的态度是明显的。
第二天18时,毛泽东又发一电,在首先谈了傅系部队有可能起义后,口气变了:
望你们立即令各纵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廿一日或廿二日全军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并采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此种可能很大)。
19日上午,毛泽东收到复电:
军委:
十八日十八时来电敬悉。我们决遵来电于廿二日出发,详细部署另电告。
林、罗、刘
皓九时半
辽沈战役伊始,东北野战军突然出现在北宁线。
而今,这支戴着狗皮帽子的强大的军队,就要闪电般亮相华北平原了。
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战争中最有效的打击就是出其不意。
4卷《毛泽东选集》,有3卷是在延安的窑洞写就的。经历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从江西长征到陕北,30万人只剩下3万,毛泽东有得写的,何况又有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延安时代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接下来的历史则成了其纵横驰骋、挥洒自如的舞台,军事思想尤其爆发出灼眼的光芒。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