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南海局势 淡定中顺势而为

www.sinoca.com 2012-04-28  南方网


南都漫画邝飚

  自本月10日,中菲在争议海域黄岩岛发生对峙以来,已持续了近20天。双方互不相让,在媒体和国际舆论上大打心理战和舆论战。中菲会不会擦枪走火,打起来?如何看国内要中国海军出手“亮剑”的激进声音?“打”对中国是一个好的选项吗?去年与越南,今年与菲律宾,南海问题为何近年来凸显出来,它与美国重返亚太,牵制中国的战略有何关系?中美会不会最终在南海摊牌?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家间纠结和摩擦,中国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要不要做些微调?就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国际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张国庆研究员。

  中菲会否擦枪走火打起来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中菲在黄岩岛对峙多日,会不会擦枪走火,打起来?

  张国庆:爆发真正的军事冲突,可能性不大,双方虽然不断地在打心理战,舆论战,但还都是比较克制,尤其是中国,而菲律宾也清楚自己的实力。这种对峙过程中,如果一些细节把握不好,不排除小规模的擦枪走火的可能,当然,如果菲律宾太过得寸进尺,也不排除发生重大冲突的可能。

  南都:对峙多日,国内有一部分声音称,中国不能再示弱,该亮剑时要亮剑,要教训一下菲律宾,你怎么看待这种强硬的声音?

  张国庆:有这种声音不奇怪,若没有这种声音才奇怪。首先是中国20世纪,前半个世纪受到列强很多欺负,后半个世纪与美国、印度和苏联也都有过交手,经历了一些战争考验,中国不惧战;二是中国国力上升较快,G D P第二,军事实力也是全球三甲了,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人的自信心在增强。而从综合国力来衡量,菲律宾与中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三是中国人对领土的完整和统一看得较重,百多年来也割让了很多领土,很屈辱,所以有一种强烈的领土情结在。

  南都:“打”是一个好的选项吗?

  张国庆:打或不打都是一个选项,主动权在中国。如果熟悉全球历史就知道,一个国家在强大或崛起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很多的纠纷。以美国为例,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避免国家被肢解,美西战争展示了美国的力量,一跃成为海洋大国,一战二战也由观望到最终参战,进而成为超级大国。虽然现在全球化导致国与国之间经贸往来更加密切,是战争的一个很好的制约因素,而且现在也不会再有老欧洲的那种残酷的地缘政治战争,但纠纷是难以避免的,处理得好,有助于中国的崛起。美国在战略上遏制中国的崛起,周边的国家看到中国力量的增强也引发恐慌,对中国力量的认识和定位还有一个摸索的阶段,认为中国“富”但未必“强”,难免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判断失误。所以,在未来数年这类纠纷还会持续出现。

  原来中国还不够强大,中国的力量在此对美国是一种牵制,现在中国强大了,他们很恐慌,就希望美国参与进来,他们能在大国之间找平衡。尤其是菲律宾,近年向美国靠拢比较明显。对于黄岩岛这类的纠纷,越南、菲律宾都想把美国拉近了,把问题多边化,国际化。所以在不久前的东盟峰会上,菲律宾想把黄岩岛纳入议题,逼东盟其他国家表态。近日菲律宾外长又宣称“中国是许多南海国家的威胁”,也是在渲染,打舆论战,想牵制中国。

  南海问题今年为何凸显出来

  南都:去年是越南与中国,现在又是与菲律宾,南海问题为何近几年凸显出来?

  张国庆:首先是与南海的地缘政治位置有关。澳大利亚海军学者约翰·里夫在总结过去500年间亚太海上战略的演变历史时,认为一是地区是平衡海洋与陆地力量的杠杆,亚太海上交通线和咽喉要地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二是通过掌控该地区,可以占有各种资源产地、控制石油等能源的运输和开采。正是基于此,南海天然地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秀场”。从1500年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先后通过战争,主导着这一地区。无可辩驳的是,每一次地区主导权的倒手,无疑伴随着全球霸权新时代的诞生。(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另外是与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息息相关。美国在亚洲的力量一直存在,只是之前的重点在阿富汗和中东,这次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兵,在欧洲抽兵,重兵布局亚太,高调驻军澳洲,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东北亚和东南亚,特别是南海地区的重要性凸显,问题不断。

  南都:若真与菲律宾擦枪走火打起来,美国会直接介入吗?

  张国庆:中美不会发生正面的、直接的战争冲突。南海问题,在美国人看来,相当于第二个台湾海峡。美国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半个多世纪,只是近年来随着马英九的上台,两岸关系和缓,美国很难再打这张牌。这时南海问题暴露出来,恰好是一张替代的牌。

  美国尽管已经锁定中国为头号敌人,在南海问题上,从2010年希拉里讲话,到2011年乐见越南和菲律宾等国挑战中国,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看中国的态度,以便将来更好地与中国在南海乃至亚太地区周旋。但美国的暧昧,却可能带给其他国家误读,以致有些人可能会希望以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来“绑架”美国与中国叫板,问题是,他们的愿望很难实现,因为他们忽略了美国的实用主义本质。(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在这方面,日本人感受最深。1972年尼克松访华,作为亲密盟国,日本是事后才知道的,一时间举国哗然,作为报复,日本抢先与中国建交。这就是著名的“越顶外交”。而1985年9月22日,也正是美国逼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导致经济泡沫破灭,日本由此失去了十年,乃至二十年。美国对日本都这样,何况小小的菲律宾。

  而现实的纠结,也让美国无暇也无力量与中国正面冲突。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后遗症还在,反恐和防核扩散仍需要中国合作,而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美国失业率仍旧居高不下,贫富分化严重,去年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同时,今年又是大选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根本没有可能与中国摊牌,更何况,美国经济的复苏与增长需要中国庞大的近14亿人口的市场。

  中国要以我为主冷静淡定

  南都:中国去年与越南发生的冲突以及这次与菲律宾的对峙中,美国的表态都是比较暧昧的。

  张国庆:美国的算盘是破坏中国与东盟的“10+1”关系,赢得更多海外基地和军事订单,成为所谓“南海问题”的调停者,增加在东南亚的威信和话语权。

  美国的暧昧,有三种用意,一是给自己一个退路,如果直接卷入与中国硬碰硬,不仅会伤害与中国的关系,也会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复苏;二是给越南等国虚幻的愿景,从而在客观上搅乱南海局势,牵制中国;三是对美国经济有好处。2010年希拉里发表南海讲话把南海事情说得非常危险,很多国家矛盾起来,比如菲律宾这些国家担心,万一要跟中国打起来怎么办。结果是美国把大量的武器卖给菲律宾、越南这些国家。不到两年时间里,它们已经从美国人手中买入了大量非一流武器,未必真有多大的威力,但至少是一个自我安慰。

  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的军火交易,是往下走的,因为很多国家缺钱,而只有美国的军火产业是兴旺的,反而在逐渐上升,占世界份额现在达到六成之多。美国喜欢说中国军力报告不透明是个危险,其实美国的军力报告是最吓人的,它的整个军费开支大概是后面十几个大国的总和。

  南都:在中国发展和崛起的过程中,接下来会不断面对这种战术层面的骚扰,有一种声音就是要放弃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战略,而选择“主动出击”,你怎么看?

  张国庆:恰如我最近与其他四位学者合著的一本书的名字叫《中国要淡定》,中国还是要“以我为主”,要淡定、冷静地观察形势。首先中国还是要先练好内功,把注意力放在内部问题的解决上,经济要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要调整,增长方式要转变,同时内部的社会问题、贫富问题要调整好。

  同时,军事上也必须要强化了,尤其是海军空军的力量。中国无论再韬光养晦,但商业利益已经走出国门了,不仅仅在南海,在东海,在湄公河领域等地方,还包括必要时的撤侨等,都需要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相配套。国际博弈中,中国也要逐渐从过去纯粹韬光养晦状态出来了,现在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已经是一个G D P大国,是世界上很重要的政治军事国家,别人并不把我们当普通国家看,这时还要甘居二线,过度隐忍的话,就容易让别人看不懂,进而产生认识分歧乃至冒犯。

  三是要伺机而动,顺势而为。小平说两手都要硬是对的。中国不能生硬地展开对菲律宾等国的军事打击,那会失去国际道义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但中国也不要怕碰撞和摩擦,对一些挑衅也不可能一直容忍退让。该担当的时候担当,该出手的时候出手,但坚持和平解决问题的途径优先。

  南都:未来无论是中美之间,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未来的博弈很长一段时间会集中在南海上,考验的是中国人的外交智慧和战略思维。

  张国庆:最终南海问题的出路,还是要回到一个和平的状态,外交的状态。岛屿问题,争议性的领土问题可以慢慢谈,以求把这个问题最终解决,轻易不要撕破脸皮,引发战争。未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还应该更进一步,取得更多的突破进展。

  现在全球的状况是,美国经济在衰退的边缘徘徊,中国实力在上升,欧洲深陷债务危机,中东北非闹得一塌糊涂,现在经济势头较好的地区,将来大有可能引领全球经济振兴的地区,就是东亚,东南亚还有南海这些地方。我个人的判断是最终南海问题还是会以中国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以越南方式,菲律宾方式,乃至于美国方式去解决。(记者:陈建利)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组织皇军慰问团 日军打仗也不忘找女星慰问(组图)
下一篇:日本称联合国批准其主张外大陆架 中国外交部回应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