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分析称中国太空核弹将成打击美卫星终极武器(图)

www.sinoca.com 2012-04-06   世界报


反卫星示意图

  美日澳建反导,欲监控二炮一举一动 解放军数十枚导弹组建“卫星杀手”部队太空引爆核弹,将大面积摧毁美国卫星   

  □本报专稿 薛雨闻

  “美国正寻求通过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协作,在亚洲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导弹拦截系统的防御体系”。美国国防部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

  由于伊朗和朝鲜目前并不拥有远程弹道导弹,在美国的亚洲导弹防御系统面前,中国显然是最大的防范对象。英国路透社和美国环球战略网的相关分析文章认为,美国在亚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动向将会遭到中国猛烈的回击。中国在导弹能力上并不比俄罗斯差多少,而且一些高科技武器的性能甚至达到与美国同样的水平。所以,一旦美国在亚洲建立反导,必将激怒中国。而中国具备的反卫星能力将是美国人的梦魇,有外媒警告,一旦把中国逼入绝境,解放军将会用核弹来摧毁美国军事卫星。

  亚洲反导“盾牌”逼近中国

  3月27日,英国路透社刊登报道称,美国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不久前对媒体表示,美国正寻求同时在亚洲和中东打造地区性的弹道导弹防御屏障,就组成和性能而言,将与北约在欧洲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类似。

  《世界报》特约军事评论员郭宣认为,对中国来说,美国在亚洲建立反导系统,无异于把导弹防御网推进到自己的家门口。这令正在崛起的中国感到非常不舒服,也无法接受。因为,第二炮兵部队的常规导弹和战略导弹力量是中国最为依赖的威慑力量,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据负责全球战略事务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梅德琳・克里登表示,就亚洲地区而言,美国正在通过两个三角对话来推动新的反导盾牌――一个是美日澳三角,一个是美日韩三角。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多年的导弹防御基础的建设,日韩澳三国已经具备了参与反导网的条件和实力,但是出于国内民众和政治因素的考虑,美国还必须进一步加强与上述三国的沟通,尤其是将韩国或澳大利亚拉入美国的亚洲反导体系。

  解放军组建太空核部队

  外媒妄猜:

  美国GEO-1型反导预警卫星

  据美国智库列克星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一枚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其飞行过程共分为五个阶段:助推阶段、上升阶段、飞行中段、下降阶段和末段。在这五个阶段中,助推和上升阶段,导弹运行速度较慢,易于侦察和拦截。但是这两个阶段一般都在发射国的领空范围内,由于无法在此时预判导弹飞行的方向,所以实施拦截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  

  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极快的一个阶段段,远程弹道导弹的中段是在大气层以外飞行。根据当前导弹技术水平,只有大推力陆基导弹才有能力拦截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

  而下降阶段和末段,弹头飞行的速度非常之快,从而加大了拦截的难度。目前美国的“爱国者”型导弹系统就属于这种末段拦截武器。

  目前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BMD)比克林顿政府的NMD计划有明显不同。BMD计划范围更广,更加雄心勃勃。其目标是:最终部署一个多层防御系统,它包括助推段防御系统、中段防御系统和末段防御系统,可部署在地基、海基、空基甚至天基平台上,可采用碰撞杀伤和定向能杀伤机制,可对付短程、中程和远程弹道导弹。

  美国导弹武器专家里克・埃尔森表示,在建设亚洲反导网的过程中,需要三大组成部分:陆基拦截导弹、大功率的反导雷达和可移动部署的携带“标准” 系列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那么在目前没有陆基拦截导弹的情况下,依赖海基宙斯盾驱逐舰的美国和亚洲盟国就不得不通过打造亚洲反导网,加强对敌方导弹助推阶段的侦察和预警,从而为后续拦截打下成功的基础。

  为提高对日本周边导弹防御的能力,美国在日本部署了移动式早期警戒雷达――“X波段”雷达。这种耗资9亿美元的X波段雷达功率强大,可以发现数千英里之外的棒球大小的物体。部署后可以辨别出诱饵导弹弹头与真的导弹弹头。这就相当于人们所说的“千里眼”,是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项重要能力。

  那么,澳大利亚为何成为美国亚洲反导系统的组成部分?《世界报》特约军事评论员陈光文认为,这显然是为了对付中国。因为中国射程可威慑夏威夷和美国南部的洲际弹道导弹,在作战时该导弹的弹道轨迹要飞越太平洋,所以美国已将最新一代的天基红外监视卫星数据传输中心设在澳大利亚。这样一来,日本与澳大利亚就成为美国在亚洲地区建立反导防御系统的重要棋子。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卫星发射前频视察军队(组图)
下一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与亲人的尸体生活14天(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