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学者称奥巴马为连任总统不会考虑对伊朗开战(图)

www.sinoca.com 2012-01-05  广州日报



  石油禁运是“双刃剑”

  先是10天的大规模军演,接着又警告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最近态度为何罕见的强硬?吴冰冰表示,伊朗近期一系列举动是针对美欧最新制裁做出的必然反应。问题是,美欧的制裁能取得多大效果?石油禁运无疑是把“双刃剑”,在重创伊朗经济的同时,国际市场也将承受高油价的巨大压力。

  “这是伊朗30多年来承受的最大压力,” 吴冰冰说:“制裁意味着外国企业一旦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就无法与美国进行经济往来。这等于变相增加了伊朗石油出口的成本。伊朗面对巨大的压力,必须做出强硬回应,否则就等于在美国制裁面前选择了屈服。”不过,吴冰冰并不认同将现在的伊朗比作1941年的日本,因为当年日本是主动出击,而现在的伊朗是压力下的必然反应。

  伊朗核战略

  通过谈判“掩护”核开发

  在中国社科院的中东问题专家殷罡看来,伊朗目前的强硬是为下一阶段的伊朗核问题谈判提高价码。

  殷罡回顾说,自从2003年起,伊朗开始表态愿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就核问题谈判,但这8年来,伊朗一直都在用谈判掩护核技术进步。在回顾伊朗核开发的历史后,殷罡总结称,伊朗其实一直在重复这样的战略:即先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在没有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之下大力研发核技术,提高谈判价码后再谈判,然后谈判再破裂……如此周而复始。

  殷罡将伊朗的核战略称为“拖”字诀,认为伊朗在同西方较量中大大获胜,因为在这8年间,伊朗的核技术从无到有,距离核国家的门槛已经越来越近了。

  伊朗核问题六方谈判自2011年1月后就一直陷入停滞。西方国家指责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伊朗坚称核计划出于民用目的。不过在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成功研制首个国产核燃料棒后,伊朗政府又重新表示愿意重启核谈判。

  殷罡认为,国际社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反对伊朗“核武化”的阵营,包括以色列、欧盟,还有海湾阿拉伯国家。他们都不愿看到伊朗成为核国家。一旦伊朗即将迈过核门槛,这个阵营势必会使用一切手段阻止伊朗。殷罡指出,伊朗也不会轻易迈过这道门槛。

  离战争有多远?

  制裁到尽头 美选项不多

  目前伊朗局势的紧张,与美国大选年关系很大。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头号热门罗姆尼明确承诺,他入主白宫后将不会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如有必要美国将动用军事力量。

  吴冰冰认为,目前最大的变数正是美国大选的因素。

  尽头之后是战争?

  吴冰冰指出,共和党候选人的强硬表态,将奥巴马逼入了墙角,几乎没有多少回旋空间。一旦奥巴马届时选情吃紧,不排除在伊朗问题上大做文章的可能。

  他提醒说,以色列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美国的犹太院外集团拥有很强的活动力,他们致力于将以色列的观点变成美国的观点。特别是大选年,犹太院外集团的活动增加了战争的风险。吴冰冰还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即以色列单方面对伊朗动手,美国被迫卷入战争。

  在吴冰冰看来,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瞄准了其经济命脉,制裁措施走到了尽头。他提醒说,制裁的尽头不可能是和谈,只能是战争。

  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已经持续多年,但并没有阻止伊朗核开发的决心。吴冰冰预测,最新一轮的制裁虽然对伊朗来说是釜底抽薪,但恐怕也很难屈服。他最担心的是,美国的最新制裁将削弱伊朗的实力,为美国的最终开战创造条件。

  相比之下,殷罡对伊朗局势的担心要小一些。

  奥巴马不会考虑战争

  殷罡认为,伊朗目前掌握着核问题的主动权,在他看来,美国对伊朗动手的军事准备已基本到位,关键是看何时下最后决断。但他认为奥巴马今年将全力确保连任,不太可能在战争问题上激进,因为奥巴马第一个四年任期的外交政策清晰地表明,他正在努力从两场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中抽身而出。

  殷罡分析说,4年前奥巴马以反战的姿态赢得大选,如果他在今年的大选中再把美国拖入一场新战争,会让选票流失。因此,美国发动战争可能性不大。殷罡预测说,只要伊朗别误判形势,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最让人担心的是,伊朗利用美国大选的过渡期,今年真的造出核武器,那战争将真的无法避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货船和缅甸巡逻艇在湄公河遭非法武装袭击
下一篇:中国外交部官员谈钓鱼岛:日本不应单方面挑起事端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