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3日,利比亚执政当局“全国过渡委员会”在东部城市班加西宣布全国解放,并举行庆祝仪式。
第三篇章:收官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成王败寇
年初开始,一场示威浪潮席卷西亚北非地区,导致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四国先后经历政权更迭的巨变,四位强人先后下课,战争硝烟弥漫利比亚,之后新的力量走上政治舞台。
效忠利比亚时任领导人卡扎菲的武装与反对派展开激战,起初占上风,但随着北约的军事介入,利比亚战局扭转。北约轰炸无疑成为“反卡”武装的极大助力,反对派9月攻入首都的黎波里,10月宣布“解放全境”,并成立“过渡政府”,战后重建艰难起步。曾经的“沙漠雄鹰”卡扎菲与其一名儿子穆塔西姆被俘身亡,次子赛义夫也遭活捉。
除卡扎菲外,另有三位中东强人倒台,走向不同结局。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弃国出逃,遭多轮缺席审判,获刑60多年;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后遭起诉,于铁笼内卧床受审,最高或面临死刑;只有签署交权协议的也门总统萨利赫获得豁免权,“全身而退”,但也曾遭炮击,经受皮肉之苦。
点评:权力真空未填补 变数仍存
强人下课并不意味着四国就此走上稳定和发展的道路,他们身后遗留下大片政治、经济和安全真空。各国都面临着内部各派势力的复杂斗争和外部力量的插手博弈,局势发展还存在诸多变数。然而,培育新的制度不能一蹴而就,经历了动荡的中东人民必须耐心等待,要使国家回归正轨,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0月18日,哈马斯和以色列达成的换俘协议开始执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会见了获释士兵沙利特。
巴以换俘:握手言和
5年前,19岁的以色列小兵沙利特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俘虏,押入大牢,无意间成为搅动民族情绪的政治人物;5年后,重获自由的他成了媒体追踪的焦点。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亲手将他交还给苦苦等待的父母,并告诉他们:“我把你们的儿子还给你们了”。
经过漫长而曲折的谈判,今年10月,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一项“历史性”的换人协议,沙利特这一枚宝贵的“棋子”,成就了1027名巴勒斯坦人的自由。首批巴方人员释放当天,数千人涌向边境迎接,他们欢呼跳舞,额手称庆。
这是1983年以来巴以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换人行动,也招致质疑之声。作风激进的哈马斯一直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被美以认定为恐怖组织;以政府素来也坚称不与“恐怖分子”做交易,但此次事态却有些意外,双方各退一步,以子易子,“弈”出难得的风度。
点评:看似“赔本”的互惠交易
这场千人换一人的交易看似“赔本”,但双方背后各有考虑,实际上达成了一场互惠互利的政治交易。专家解读称,以色列因今年9月反对巴勒斯坦“入联”遭受压力,借换人契机对内可缓和民众不满,对外则展示温和姿态,有利于在动荡环境下获取阿拉伯国家支持。而在巴勒斯坦人心目中政治地位下滑的哈马斯,也寄望通过换人扩大影响力。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