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部队的特色——会餐,只要是当兵的,准会眉飞色舞地对你“白话”一番。会餐,既是打“牙祭”的时候,又是畅快淋漓无拘无束尽兴的时候。
每逢重大节日或比武获胜,炊事班总会接到上级的“指示”,“上酒上菜,会餐。”紧跟着,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忙活一通。虽累点,但心里那高兴劲儿,甭提了!
照常规,该请的都请了,该来的都来了。主官坐镇一看,端起酒杯,嗓门一亮,“同志们,今天‥‥‥”简短的“开场白”在“干”的落音下结束了。“抗战”的序幕正好拉开。你听呢,“咕嘟咕嘟”,啤酒一杯已进肚;再看,不能喝酒的或喝酒上脸的成了“人面桃花”,其他的战友便会趁此调侃一番。此后,可热闹了。昔日无话音的饭堂此刻就象新娘的洞房,愉悦的笑声,真诚的祝福夹杂着豪气爽快之音,繁而不乱,喧而不吵。如若有一个班率先举杯“一二三”“干”尽,那么其他班也会不甘示弱。“一二三”“干”喊得你热血翻涌,男子汉味十足。倘若你是位女性,也会情不自禁融入其中,脱口而“干”。
5分钟未到,酒灌下三分之二。这时,菜便成了“主攻对象”。只见筷子夹鱼挑肉。偶尔遇到“战术情况”,战友们也会发扬民主,走“人民路线”的,既无小家璧玉之口,又无风卷残云之势。当菜吃至一半时,主官也该挨班“串”来了。班长一声“起立”,全班人马喜气洋洋地看着笑容可掬的各级领导,其中某位战友一定会在“够了,满了”的劝让中把主官的酒杯斟得满满的,待主官环视一圈祝语希望后,大家随附班长的领说下异口同声地大喊“一二三”“干”,这喊声保证“一浪高过一浪”。领导一走,“插曲”前的话题宛尔一转,主官的酒量成了大众评说的焦点。令战士们最“痛苦”的就是会餐的规定:每人一瓶啤酒。然难得一次的会餐因酒少总会吸引个别“酒瘾者”甘做“志愿军”。其实呀,酒瓶刚空一截时,他们就已“瞄”上主官那张桌了。趁领导推杯置酒之际,“志愿军”们便会果断出击,一招“暗渡陈仓”足已“一支红杏出干墙来”。“偷”者窃喜不已,还连连辩解曰:“喝酒者拿酒,岂能算偷。”惹得全班一阵大笑。倘“被俘”了,“敌军司令官”也会破例“国际公约法”一次,告诫你“少喝点”。不过,千万别“乘胜追击”。热闹的气氛在一片残羹剩肴中渐渐衰落下去。一首不知谁起头的革命歌曲响起,顿时产生共鸣,掀起会餐的第二次高潮。或雄厚,或抒情,或刚劲,或温柔,和着旋律,打着节拍,醉了,醉了‥‥‥歌毕“干”响,满杯的,半杯的,丁点的;领导的,战士的;酒瓶里的,饭钵里的,全都一饮而尽。酒入心田,化成了对会餐的喜庆,对明天的热情,更有对军营的挚爱。
会餐,好高兴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