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纵深
自圆修改目的
对于修改原因,日本防卫大臣表示,受现行“武器出口三原则”影响,日本难以参与下一代战机等国际武器的共同开发和生产项目,军工业日趋落后。若能取消相关限制,不仅有助于日本与第三国共享尖端技术、研发投入,还将使其通过武器出口获得巨额收入用以国防。
何为“武器出口三原则”
日本在1967年4月针对出口武器问题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即“不向共产主义阵营国家出售武器”,“不向联合国禁止的国家出口武器”,“不向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或者可能要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出售武器”。1976年2月,三木首相提出,向“武器出口三原则”对象以外的地区也不出售武器。
1981年1月,日本国会作出了《关于武器出口问题的决议》,此后,日本一直实行禁止对任何国家出口武器的方针。“武器出口三原则”是一种政府的见解,没有受到相关法律的制约。
屡屡破网图谋
2006年6月,小泉政府计划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利用政府的开发援助,向印尼提供3艘武装巡逻艇。这是日本首次利用政府开发援助向外国提供武器。
除了日本政府,和马六甲海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日本财团也表现得非常活跃。在小泉政府作出向外国提供武器援助的同一天,日本财团在马来西亚巴生港为马来西亚海事法令执行厅举行了一场捐赠一艘教练舰“马林”号的仪式。“马林”号建造费用为8.3亿日元(约合800万美元)。
2010年10月10日,日本防卫大臣在越南河内表示,受现行的“武器出口三原则”限制,导致日本军工领域日趋落后。他称要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有关内容。
引发世人担忧
分析人士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无奈接受“和平宪法”,军力及对外军事行动受到严格限制。此后,通过打“擦边球”,实现“军事正常化”即在客观上成为其安全政策之目标。共同社指出,日本近年来即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国际合作,令“专守防卫”政策日益空洞化。
日本军事工业兴起,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而言,恐非好事。日本同周边国家之间领土、历史纠纷不断,难获信任。《朝日新闻》指出,日本大力整军经武,推动日本挤压其他国家在世界军火市场的份额,并可能引发东南亚军备竞赛。与此同时,世人担忧,日本放弃“武器出口三原则”后,是否亦将放弃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的“非核三原则”?
产能探秘
东芝产导弹 三菱造坦克
军工巧妙藏于民企
二战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没有官办的专门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工厂,而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了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军事工业,它具有门类齐全、寓军于民等特点。
目前全日本大约有1500多家企业生产军事产品,从业人员约有7万人,三菱、富士、日立、东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日本著名企业,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他们能独立生产战斗机、坦克、战车、舰船……这些大企业在制造汽车、船舶、发动机、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民用产品的同时,不断将民用产品开发中储备的尖端民用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