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沈飞机场停放的海航涂装版歼11BS
开发新机有两重理由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日前刊登文章称,外观类似俄制苏-27双座型的歼-11BS战斗/教练机,目前已批量进入中国空军服役。该刊进一步预测,在歼-11BS基础上,中国有望发展出“中国版苏-30”――歼-11BSM多用途战斗机,提升自身的远程打击能力。
《汉和》认为歼-11BSM研发计划可能存在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空军依然欠缺远程打击能力,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0数量不足,国产歼轰-7“飞豹”的综合性能较差,因此需要更多载弹量大且航程较远的多用途战斗机,现有的歼-11BS是最好的改造对象。
二是中国已经为发展歼-11BS投入大量资金,耗资比进口同样性能的教练机高昂得多。而依照中国空军眼下的装备规模,仅需要50架此类教练机就足够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仅仅为了这样少的数量而不惜花巨资全新研制。“由此可见,中国研制歼-11BS的真正用意,是效仿俄罗斯当年以苏-27为平台发展苏-30的做法,让歼-11BS变身‘中华苏-30’。”
优化兵力结构的良药
文章认为,如果中国确实在歼-11BS基础上发展出了歼-11BSM,则意味着解放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将进一步升级,加速造就“攻防一体”的战略空军。在此之前,中国空军的轰-6、苏-30和歼轰-7虽然具有远程打击能力,但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轰-6航程和载弹量大,可机体设计仍是50年前的水平,生存能力太低;苏-30性能不错,但无法兼容中国自主研制的精确制导武器,且数量有限,无法迅速补充;歼轰-7能挂载国产对地/对海武器,问题在于缺乏空中加油能力,航程略显不足,对护航战斗机的依赖性比较强。
从上述分析容易看出,在解放军空军日益追求“攻防一体”的当下,现有兵力结构不能满足其要求。歼-11BSM一旦问世,将让长期困扰中国空军的兵力结构弊病得到根除――该机不但具备与俄制苏-30相当的航程和载弹量,且完全是自主开发,能挂载各种国产武器,不但基本消除了后勤供应和作战使用受限的缺点,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也明显提升。
俄方否认有“抄袭”
在中国自主研制歼-11B和歼-11BS期间,《汉和》曾多次发布“中国涉嫌剽窃俄罗斯苏-27知识产权”的消息,称中俄军贸冲突难以避免。令第三方观察家感到意外的是,苏-27/30战斗机的东家――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总裁波戈相公开澄清说,俄方从未对中方提出过关于“仿造”的质疑,“我们坚信,中方制造的战机含有自己的技术成分和国产部件”。
实际上,一些西方知名军事媒体也不认为歼-11B/BS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仿制品。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指出,中国的歼-11B/BS是在完全吃透苏-27/30技术诀窍的基础上,融合自身创新成果的产物,将其冠以“抄袭”之名未免有失偏颇。澳大利亚《空军力量》杂志也认为,中国研制的歼-11B/BS只是在外形上与苏-27SK和苏-27UBK相似,但在机体材料、数据总线、红外探测系统、玻璃化座舱、电子战装备等方面都显示出自己的独特设计。“特别是歼-11B/BS装有先进的机载制氧系统,这在苏-27/30上是完全没有的……现在,连它们的发动机也开始换成中国自制的。”
美国《航空周刊》则点评说,中国的歼-11系列战机在技术上已和苏-27/30渐行渐远,一步步向西方标准靠拢。“如果说中国要发展多用途战斗机,它很可能只是外形类似苏-30,里面则完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系统,整体性能与美国F-15E相当的先进型号。”目前,中国已能研制先进的制空战斗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以及不同用途的精确打击武器,一旦在歼-11BS基础上发展出多用途战斗机,必然令中国在台海、东海和南海等敏感地区的威慑能力和战略打击能力显著增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