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找到一块儿骨头,都算幸运了”
果然,当她刚赶到消防站时,他们就接到调度要求迅速赶往世贸中心遇袭现场的指示。
“我们的消防车到达世贸中心的时候,世贸南楼正好倒塌。”阿德里娜回忆说,当他们停好车后,大约是上午10时,她正在附近寻找消防面罩,然后,就发现建筑物正在朝他们的方向倒下来。
“赶紧跑开!”阿德里娜声嘶力竭地朝其他队员喊,“往其他方向跑!”幸运的是,她跑开了,但现场实在太混乱,浓烟滚滚,尘土飞扬,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队友被冲散到哪里去了。
一个小时后,最早遭袭的世贸北楼也倒塌了,“现场到处都是灰,我和其他队员看到一间地下室的灯,就急急忙忙跳了进去。”她说,现场玻璃碎片到处都是,她的眼睛里进了一些碎片,皮肤和衣服上都是厚厚的一层玻璃碎片。
“我用无线电与其他队员联系上,确认彼此都安全,但我们完全看不见对方。”她说,当时真的什么也干不了,没被掉下来的水泥、钢块砸中,没让烟雾和尘土困住而窒息就是最大的幸运。
阿德里娜描述说,弥漫在空中的尘土和烟雾后来渐渐落了下来,“我们的四周从黑色变成深灰,继而变成浅灰,几个小时后我们才逐渐看得到周围的情况。”
他们从地下室出来,走到西街,看到地面上全是被压扁的车,到处都是火,“我们试图灭火,但是消火栓全坏了,根本没有水。”她说,他们只能在现场进行搜救工作。
“那是漫长的一天。”阿德里娜说,虽然自己没有目睹战友的牺牲,但那天,她看到的一切足以让她今生难忘。其实,在他们赶往世贸现场前,她所在的消防站里,当天值班的同事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现场,其中,7个队员没能从废墟中走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消防员依旧是搜救者。不过,他们并无太大的收获。
“倒塌后的大楼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土堆,我们在土堆中搜寻幸存者,但我只看到一些零碎的电脑键盘。”
阿德里娜说,之后几天,她每天都去现场,有时是接到命令去的,有时是自己在家坐不住一个人悄悄去的,但她连一个活人都没有找到,“他们都死了,如果能找到一块骨头都已经算幸运的了。”
911让人们和部门在改变
911恐怖袭击不仅让纽约消防员失去了战友,也改变了他们的工作,甚至留下了“后遗症”。
2002年4月,在曼哈顿第六大道与第16街交口处发生一次大爆炸。
阿德里娜所在的20号消防站接到调度赶往现场,“当时,我们听内部频道说整条街都发生了爆炸,窗户全部被震碎,不知道是否还会有第二次爆炸。”
但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发现,其实只是一些化学物质存放不当引起的爆炸,根本就不是恐怖袭击。
“我们会怀疑每一次爆炸是否又是一场恐怖袭击,是否还会有连环爆炸。”她说,911之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些恶性事件与恐怖袭击联系在一起。
阿德里娜说,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受到911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我们之前基本把消防物资放在一个地方,现在则把它们放置在纽约的五个区,这样,不管哪个区需要使用这些物资,都更容易获得。”
她说,911促使纽约的人们和部门在改变。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是朝着好的方向。
阿德里娜以自己身边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举例,“有些人乐观面对,最后走了过来,但是也有人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把所有不顺都归咎到911上,因为911毕竟是个很好的借口。”
阿德里娜说,现在有人把9月11日看作是一个“公共服务日”,在那天为社区做贡献,“我喜欢这种想法,我不想人们把这一天变成购物节。”她说,911事件后,纽约来了很多新的居民,他们很乐观,有一些很不一样的想法,“这样其实也很好,可以减轻这座城市的悲情。”
“当你在挖掘自己的回忆时,你会整日整夜地回忆,会觉得很冷,日出之前,感觉好像已经被冻僵了,因为这种回忆是一个无底洞。”
虽然因参与911救援而落下呼吸道疾病,但阿德里娜会经常提醒自己,“有时需要刻意不去想,而刻意去想些别的事。”
美国911事件国家调查组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
采访完,我们只想说一句“原来这才叫调查”
访谈对象:理查德・本・沃尼斯特
他曾担任过美国众议院发言人的检察官,他在美国媒体上以提问尖锐著称。他也在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中任专案组长官,负责调查尼克松总统的最高助理,并最终把他绳之以法。
在911事件后,他担任独立调查委员会委员,对前任总统克林顿、时任总统布什、国务卿赖斯展开了最激烈的质询。
10年以后,我们回顾整个美国911事件,不能遗漏那场追问到最高层乃至时任总统先生布什的国家调查。
这场从国家层面开始的调查从2002年底开始,到2004年7月结束。10年以后,我们重读这份《“9・11”委员会报告――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国家委员会最终报告》,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才叫调查。
原来这才叫调查。
展开调查伊始,美国人民仍处在恐怖袭击结束一年后的迷茫和恐慌之中。正是在人们心中悲痛的伤痕仍未消弭,美国两党仍存很大歧见时,这个调查委员会跨越了党派分歧,开始携手进行这场调查。而消弭党派分歧的重要原因是,“国家需要我们这样做。”
原来这才叫调查。
我们总是看见某某调查仅仅几天就结束的消息,我们也听到了,某某还没经过严谨的调查就说出了“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这样的话。
而在大洋彼岸的这场911调查长达20个月,调查委员会成员查阅了250多万页的文件资料,询问了来自10个国家1200多人。这些人包括了几乎每一位与调查使命涉及的退任或在职的高级政府官员。
就算这样一份在我们看来已经十分全面的报告仍被调查成员视作“不完美”。
在最终调查报告的前言中,他们写道,“我们深知能力有限,因而没有对每一位知情人都进行采访……新的信息也将不可避免地公之于众。”
原来这才叫调查。
我们有时会看见一些调查遮遮掩掩,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吊诡的调查永远看不见调查的过程。
而大洋彼岸的这场调查,调查委员会承诺与美国人民分享调查成果,在重要的阶段和节点上,他们共召开了为期19天的听证会,并采纳了160名证人的公开证言。
911事件10周年之际,新快报记者重赴美国正是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做这场调查,是谁保障和赋予了他们调查的权利。
我们详尽解读这场调查不仅仅是为了回顾一个国家在最艰难时刻的调查有如何的艰苦卓绝,更多是我们需要一种来自于彼岸的启示。
国家调查委员会调查员是怎样炼成的?■接受聆讯的国务卿赖斯。CFP供图
他舌战国务卿赖斯:“请你不要回避,正面回答”
时间大约退回到7年前,911事件发生3年以后。
2004年4月8日,上午9点,华盛顿。
57岁的911独立调查委员会委员沃尼斯特走进美国参议院最大的办公大楼――哈特参议员办公大楼。大楼二楼的216房间灯火通明。
这是一间可以容纳156名媒体成员,150多名行政旁听人员的房间。等待他的是时任美国政府国务卿赖斯和近百家媒体的“长枪短炮”。
在此之前,赖斯已经拒绝了911独立调查委员会的数次聆讯要求。而这次,沃尼斯特决意要让她开口。
“你必须回答我为什么有了警告,但惨剧仍然发生”
那天聆讯国务卿赖斯是911调查委员会与白宫较量的最关键一役。
聆讯的内容围绕着2001年8月6日美国中情局给时任总统布什的每日简报展开。
在公开质询赖斯之前,沃尼斯特看到了一份绝密文件,内容是在911发生之前一个月,中情局警告总统,本・拉丹可能会恐怖袭击。
这份日期为2001年8月6日的文件标题为“本・拉丹决心在美国境内发起攻击”,是《总统每日简报》的一部分。
《总统每日简报》是美国情报部门和执法部门每天上午向总统提供的关于全球恐怖威胁的机密文件。
这次聆讯,国家调查员沃尼斯特的目的是查出,为什么中央情报局已经给总统发出了警告,但911仍然发生。
由于总统简报从标题到内容都是保密的,美国白宫拒绝解密,身为调查委员会调查员的他只得一步一步质询国务卿赖斯,力求将这份绝密简报公之于众。
身穿灰色西装的赖斯显然有备而来。她面对着10名经验丰富的调查员,冷静地做了长达6分钟的陈述。
陈述之后,是沃尼斯特对赖斯的提问时间,这显然是一场典型的美国式聆讯样本。
沃尼斯特:你有没有在8月6日之前的任何时候告诉总统基地组织在美国境内的存在?
赖斯(试图回避):先让我确认……
沃尼斯特:你只要回答我的问题就好。
赖斯:嗯,首先……
沃尼斯特:我只有很少的(时间)。
赖斯:我明白,委员,但这很重要。
沃尼斯特:你有没有告诉总统?
赖斯:我记得很清楚总统知道在美国境内有基地组织成员的存在,他和别人谈起过这件事。但是,我不记得有谁告诉我们需要对基地组织成员采取任何措施。
沃尼斯特:赖斯博士,8月6日的总统简报警告了可能发生的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这是不是事实?你是否记得那天总统简报的标题?
赖斯:可以,我想说明一点……
沃尼斯特:对不起,我们的时间不多!(场内一片掌声)
赖斯:我相信那天的总统简报标题是“本・拉丹决定袭击美国本土”。
“你问我,每日简报有没有关于恐怖分子袭击的警告?每日简报中,没有任何关于恐怖分子可能在美国境内袭击的警告,它只是基于旧报告的一份回顾性信息。没有关于新威胁的信息,而且也没有警告任何在美国本土发生的未来的袭击。”
沃尼斯特:你一直说,之前你拿到的信息都是旧信息,但在9・11之前,基地组织已经在美国实施了多次恐怖袭击事件,你从那天的简报里得知了基地成员在美国,你是否从联邦调查局的信息中得知,基地组织一直准备在美国进行劫机?
赖斯(颇为无奈):我想我还是把简报的内容读出来吧!
沃尼斯特(紧追不舍):我们很希望这份文件被全部解密。(场内再次响起掌声)这场对国务卿的质询持续到上午的11时30分,最终,这份关键文件在聆讯会上被全部解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