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专家谈航母试航细节:直升机上舰意味着将试航(图)

www.sinoca.com 2011-08-09  新华网



  航母的验收与试验:一个令人兴奋紧张的过程

  航母建造是一项巨大的复杂工程,从铺设龙骨到服役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尼米兹”级航母的末舰“布什”号,历经7个年头才交付海军。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航母的验收与试验试航是同步进行的。试验试航中,各种参数满足一项就验收一项。”

  按照美国海军的标准,新航母从下水到交付海军,通常要过以下几次试验和试航,主要有合同试验、性能试验与特殊性试验。

  其中,合同试验包括承包商试航、交接验收试验、最后合同试验、联合试验;性能与特殊性试验要进行航速标定试航、战术要求试验与操纵性试验、声学特性试验、振动特性试验、适航性试验等,由舰长负责,在海军舰艇检验局(INSURV)的监督、领导下实施。

  联合试验是指上述两项试验合并进行,只有海军作战部长批准才能进行。

  在“布什”号离港两周前,核反应堆管控军官带领他的团队登舰,开始各项测试工作,准备启动反应堆。动力舱是安全级别很高的地方,普通舰员是不允许进入的,只有核安全军官和操作人员可进出。

  “布什”号装有2台压水堆,功率97兆瓦,2台的热功率合计为646兆瓦。靠其发出的热量,通过一回路和二回路产生蒸汽,为弹射器提供高压蒸汽,驱动螺旋桨和发电设备,供武器系统和生活设施等用电。

  接下来就是为期一周的海上试航。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并紧张的时刻,船厂要做最后的清洁工作,进行必要的测试,对一些地方还要重新喷漆。在出海前,舰员们已大致熟悉了他们各自负责的设备。

  出航前,舰长驾驶直升机上舰,这是他享有的特殊的待遇。同时,这也是第1架在新航母上降落的飞行器。

  要知道,每名航母舰长都是飞行员出身,没有驾机搏击长空经历的人是不可能当航母舰长的。此时,身着红、黄、绿、蓝、紫色套衫的士兵早已在甲板上列队,等待最高领导。

  船厂的工人也开始为出航做准备。他们首先要解开原来固定航母的缆绳。在舰桥内,舰长和属下进行最后的检查。几艘拖船前来将这座巨大的“钢铁城市”拖离码头。离开码头后,拖船陆续驶离,新航母第一次靠自身动力驶向大海,迎接挑战。

  这时,各项检测工作也随之开始。检测人员分成几个组对不同的系统进行检验,从动力系统、各种升降机、武器系统、指控系统到士兵居住的舱室,不放过任何角落。承包商带领电工、水管工、技师和装配工待命,准备随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或是记录下来,待返航后处理。

  机库防爆隔门是检测的重点项目之一。“尼米兹”级航母前几艘舰都采用两道隔门,在发生爆炸或火灾时,可以迅速将长200多米的机库分为3个区。检测的重点是隔门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密闭,以防止火势蔓延。隔门由6块重几十吨的钢结构制成,关闭时从两舷向中央闭合,每舷各3块。

  与此同时,飞行甲板上的弹射器维修人员正对弹射器做最后的调整。弹射器在船厂测试完毕后,为防止异物掉进去,已被填塞住。维修人员要花费上百小时,挨个拆下8000多颗螺钉,重新调整,然后再重新用螺钉固定。所以,在海试过程中不进行飞机的弹射实验。

  第一阶段的海试告一段落后,航母返回港口,做短暂的休整和维修,紧接着进行第二阶段检测,主要由美国海军舰艇检验局独立验收小组负责。

  该小组由10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是一支经验丰富的验收队伍。他们将对航母的各种设备按步骤检测,小到救生筏,大到推进装置都要经过严格的试验验收。

  海试的压轴戏是测试高速航行中的连续转弯。当航母达到最高航速后,舰长下令右转35度,接着左转35度,要连续进行几次,以检验其性能,从而确定操纵性能曲线,尤其是舵对航母的操纵控制性能,这一试验对舵机是个严峻的考验。

  在试验时,船体会发生大的倾斜,人在甲板上站立也变得十分困难。航母如果能在海面上画出连续的S形尾迹,便可证明其优异的航行性能。

  这一切结束后,按照美国海军的惯例,返航时要将一把扫帚高高地悬挂在桅杆上,表示试航圆满结束,航母最终可正式下水了。

  但前述海军专家表示,由于我国首艘航母从外形上看,舰载机将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因此在具体程序上或将减少弹射起飞的海上试验。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瓦良格成大连旅游热点 军迷为看海试挤满宾馆(图)
下一篇:国防部回应解放军部队广西边境地区集结传闻(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