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外媒解读中日战机钓鱼岛对峙:中国或设下红线(图)

www.sinoca.com 2011-07-09  环球网




日本自卫队公布的7月7日中国军机照片。

  环球网消息:一柄达摩克利斯长剑正悬在中日两国的头上———由于日本加紧在钓鱼岛附近拦截中国飞机,一场谁都不想要的军事冲突可能随时都有擦枪走火的危险。中国国防部7日发表声明,呼吁日本“停止有关危险活动,避免和防止海空意外事故的发生”。直到本报昨晚截稿前,日本官方仍未做出回应,右翼媒体则声称,中国国防部是在“牵制日本的东海监视活动”。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后8个月日本拦截中国飞机48次,而今年前3个月就已经近60次。过去十几年来,台海、朝鲜半岛曾在不同时期紧张过,现在,东海似乎变得越来越危险了。很明显的一点是,指责中国“入侵”、“威胁”的同时,日本却在努力保持跟俄罗斯、韩国间相关领土的争议性。在全国性的“北方四岛日”大会上,首相甚至亲自参加宣示领土主权,日本领导人端着望远镜遥望四岛的照片经常出现在媒体上。日本冲绳大学华人学者刘刚8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在钓鱼岛争端上,中国不要害怕摩擦,出了问题日本才会有求于中国,才会跟中国谈”。

  拦截:中日间危险的关键词

  “中国国防部牵制日本东海监视活动。”日本《产经新闻》8日以此为题解读前一天中国国防部的声明。7日,中国国防部网站刊文强调“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中国军机巡航符合国际法”,希望日方“采取有效措施,停止有关危险活动,避免和防止海空意外事故的发生”,因为“近年来日本自卫队飞机在东海针对中国的侦巡力度不断加大,日方军用舰机对中方正常海空行动长时间、近距离跟踪监视,极易导致双方的误解、误判”。日本政府8日保持沉默,但右翼的2CH网站上,有人称“中国侦察机在日本领空附近擦边飞行就是挑衅日本。日本决不允许!”还有人发出“击落中国军队飞机”的极端言论。

  法国《世界报》称,日本军机的拦截行动反映出该国对这一海域中国军事存在的增长感到紧张。自去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后,这种紧张一直存在并导致两国一度缓和的关系恶化,今年以来日本不断指责中国船只、飞机进入“日本专属经济区”,中国则反唇相讥。在日本,官方和媒体几乎异口同声地给中国贴上“进攻者”、“入侵者”的标签。今年3月,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将中国运-8侦察机飞抵钓鱼岛约30公里处称为“中国在试探日本的反应”,将中国国家海洋局直升机飞到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5月雨号”70米处称为“外交上的‘竖中指’”。文章质疑中日走向冲突可能是一种宿命。7月7日,《日本时报》回顾说,三四月份中国3次非常靠近日本海上自卫队巡逻船。6月,来自中国的一支小舰队,在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穿越而过,进入太平洋演练,返航时再度从两岛之间经过。同月,中国一艘监测船进入日本宫城县专属经济区。

  中国国防部网站7日的文章中提到:据报道,日本防卫省联合参谋部称,4日,中国2架军机一度接近距钓鱼岛领空仅60公里处,但均未进入“日本领空”,而日本航空自卫队从那霸基地紧急出动F-15战机进行拦截。

  今年3月日本防卫省公布数据说,去年4月到12月之间,日本自卫队48次紧急拦截中国军机,超过前年整年的38次,而2011年截止3月末拦截已经将近60次。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的评论文章说,钓鱼岛争端现在对中日来说都是相对较小的事情,任何一方都不希望损害双方不断增长的经济关系。但是,围绕钓鱼岛的意外和潜在对抗在上升,而这会给两国社会增加相互间的敌意。近距离的对抗可能影响两国政府,导致类似中美2001年海南岛EP-3撞机那样的事件发生。中日的安全关系最近有所改善,但仍旧孱弱,安全关系经常能压倒经济关系,因此没人能保证充满生气的中日经济关系能成为两国的粘合剂。德国《时代周报》称,没人希望战争,但中国周边已成为潜在的最危险地区。

  日本时事通讯社认为,中国国防部对日本航空自卫队强化东海监视表示担忧。8日,一名中国空军专家匿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由于空中拦截本身并没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主要是宣示本方对该地区的主权和实际控制能力,通常双方飞机都会有所节制,比如美国在阿拉斯加、欧洲国家在北大西洋都在频繁出动战机拦截俄罗斯执行远程巡逻任务的轰炸机,但双方大多时候保持了安全距离,因此即便美国出动最先进的F-22战斗机,俄罗斯依旧派出老掉牙的图-95巡逻。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摩擦,比如冷战期间挪威的一架巡逻机就曾被苏联苏-27用垂尾撞伤,被迫返航。这位专家说,日本此次出动F-15拦截中国军机,是由于日本将钓鱼岛划进了自己的防空识别区,日本空中拦截,虽然没有真正攻击,但宣示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这明显侵犯了中国主权。

  中国设下“红线”?

  评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时,德国《柏林评论报》8日说,钓鱼岛是中日的历史问题,也是未来问题。一个小岛屿不仅关系到土地,还有经济,以及国家荣誉问题。这是中日关系的最大威胁。日本“外交学者”网站的文章说,水是流动不居的,而岛是静止不动的,观察东北亚岛屿争端时应把这两句话牢记心头。正是因为岛的这种特征,它关系着国家认同、地缘政治、能源安全,关系着两国竞争,可以改变平衡。

  《韩国时报》6月29日的一篇文章认为,尽管从未证实,但看上去中国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已经潜在地设下了一系列“红线”,日本的如下行为将被视为越过“红线”:允许日本民众登上或者在钓鱼岛上生活、在岛上部署军队、在岛上修建基础设施或者军事设施、开始在钓鱼岛附近勘探和开采资源。德意志广播电台8日说,在南海,最终的竞争是中美较量,但在东海,日本因素更多。“全球安全网”评论说,日本政治的保守和中国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可能加剧矛盾激化,中日冲突可能破坏东北亚的联盟平衡,韩国和台湾可能与中国大陆站在一起,日本则靠拢美国。

  一名日本杂志编辑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拦截飞机显示日本人对中国崛起的事实还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带着复杂而警戒的心理。根本原因是日本人把中国当成威胁而缺乏信赖。他称,东海问题包括钓鱼岛问题是“非常难以言说的问题”,目前日本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只能加强防备和警戒。德国《巴登日报》称,西方专家认为,虽然中国没有强烈的海上霸权倾向,但海上冲突很难避免。《纽约时报》去年9月的一篇文章说,最好的方式是中日同意将争端提至国际法院,但现实中这不会发生,自从该地区据信存在富饶的油气资源之后,双方的主权要求越来越坚定。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人乐于看到小泉纯一郎下台,但小泉之后的数位继任者惨淡的民意支持度却阻碍了他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同中国的谈判,这些领导人很难向日本民众兜售任何妥协。另一方面,中国官员怀疑日本政府难以获得足够国内支持来谈判和协商,因此也拒绝作出任何让步。

  “中国不能害怕摩擦”

  《日本新闻周刊》论证该国拥有钓鱼岛的主权时,理由之一就是“中国75年没有反对日本占领钓鱼岛”。文章称,从1895年到1970年,中国从未提出任何反对或抗议日本对钓鱼岛等岛屿的权利。文章称,“1970年,台湾第一次宣布拥有钓鱼岛的主权,1971年,发表一份声明。1971年12月30日,中国大陆在外交部的一份声明中宣布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日本同时与韩国、中国、俄罗斯存在岛屿主权争议,钓鱼岛是它唯一实际控制的争议岛屿,北方四岛和独岛分别处在俄罗斯和韩国的控制下。为了保持争议岛屿主权的争议性,日本一直动作频频。每年的2月7日是日本政府设定的“北方领土日”。由东京社会团体“返还北方领土运动”召开的年度大会是当天最重要的一项活动。2011年的大会甚至邀请到了首相菅直人和时任外相前原诚司。今年一月,日韩舰船在独岛东南方约70公里处发生短暂对峙。日本侦察机更是经常靠近独岛。2005年,日本岛根县议会通过决议将2月22日定为“竹岛(即独岛)日”,其后一个月内,日本的一架侦察机、日本媒体《朝日新闻》的一架小型飞机和海岸警卫队的一架巡逻机分别飞近独岛。

  “在钓鱼岛争端上,中国不要害怕摩擦。出了问题日本才会求你,才会跟你谈。”日本冲绳大学华人学者刘刚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刘刚说,在日本人眼里,中国外交比较“保守”,给他们一种“只求没事儿就行”的印象,“大象的温和秉性是一种美德,但不能被人恶意利用”。事实上,只强调钓鱼岛“是我们的固有领土”是不够的。去年的撞船事件之后,中国出动了海巡船,更新设备,但这不等于宣誓了主权,因为钓鱼岛附近的12海里没有进去过,去的都是公海,而在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内其实谁都可以去。

  刘刚说,日本拦截中国船只和飞机表明,他们绝对不许中国的船只和飞机进入钓鱼岛,中国应该敢于打破日本的封锁,行使对钓鱼岛的管辖权,“具备硬碰硬的勇气”。中国至少得持平,这样今后谈判才有余地。刘刚建议说,日本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很多时候是地方政府牵头,中国不妨也提高福建省的作用,把钓鱼岛一定程度上地方化,因为中央政府这艘船太大,可能不好调头,而地方化之后就可以灵活许多,地方不行了,再找中央协调,实现长短结合。

  日本对如何处理钓鱼岛争端也并非铁板一块。《美国外交政策聚焦》杂志注意到,去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读卖新闻》态度强硬,强调“逮捕中国船长是完全合法的”,《朝日新闻》呼吁“以智慧避免事件转化成一场海上冲突”,《每日新闻》要求“认真而公正的调查”,警告“事故不准升级”。日本《东京新闻》曾刊登社论说,日本经济依存中国的深刻现实,也使得如果对中国使用强硬手段的话,中国就会像“关闭一个一个的水龙头”一样切断日本经济出路。对于这点,日本完全是束手无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收留卡扎菲流亡后半生?白俄总统:他会想先去中国
下一篇:传奇红色女谍黄慕兰105大寿 曾蒙冤入狱17年(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