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美军F22隐形战机遭无限期停飞
徐勇凌,空军试飞专家,功勋试飞员,国内仅有的几位国际试飞员之一。为中国空军歼-10等成功装备的研制做出过杰出贡献。荣立数次战功,曾经参加过三代战机导弹靶试,机载雷达测试等工作。
关于F-22,近年来话题不断。它的首飞、它于2005年底开始装备、它持续不断的战术技术试飞、它在航展上的精彩亮相、当然还有它在亚太的频频露脸。F-22已经成为一张战略纸牌,被美国人反复使用。
然而,作为一款曾吸引无数眼球、超重量级的四代战机,美国的F-22还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战争,这是令人感到蹊跷的一件事。正当人们为其没有参加新一轮的利比亚空袭感到困惑的时候,又传来一个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集当今世界最高军事技术于一身的F-22,居然因为氧气系统问题停飞了,而且还是无限期的。
其实,早在2008年我就对F-22这款战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高成本的F-22“忽悠”了美国空军。究其原因,F-22 的出笼是当时国际战略格局决定的,而当1991年苏联解体后,F-22其实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当时历史条件下对该机一味求高求精的功能定位,已经不能适应时局变化。但在当时,美国人已经为此型号投入了巨额资金,下马已经不可能,加之F-15/16等三代战机日益老旧,军机换代的迫切压力,使得F-22项目得以延续。此时飞机战技指标已经确立,重新更改顶层设计等于推翻初始方案,其成本更加难以承受,可以说F-22项目的继续是美国的无奈之举。美国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飞机采购数量,不足的份额由简化版四代机F-35替代。
技术含量过高导致系统整合优化难度加大
F-22隐形战机研发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非美国的个案,其实在世界军用航空装备领域,一种新型号的顶层设计始终是最大的难题。作战需求导向是没有错的,问题是对于战争的解读总是落后于战争发展的走向。
即使是技术预测没有错误,为了实现这种技术需求,在设计上也是颇费周折。技战术指标的预期是一回事,技术实现的结果是另一回事。再加上各种技术、经费和使用要求的限制,对于团队而言,要设计出满足各种需求的新型战机,其困难不仅仅是技术上的。
从一开始,美国军方对F-22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该机要采用全隐身与气动综合布局、持续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过失速机动、短距起降、先进的机载设备和火控系统与综合航空电子系统。
然而。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如此成本高昂的F-22飞机失去竞争对手,它的存在价值也遭到质疑。飞机的设计方案一改再该,随之而来的是飞机的订单被一再缩减,从800多架减少到600多架,后来到了276架,最终只有区区的179架。导致F-22订单一减再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F-22的高性能远非制造商吹嘘的那样诱人。尽管美国人在飞机的设计和研制中几乎做到了精益求精,为了实现隐身效果与高机动性能的完美统一,在气动外形和局部构造设计上绞尽脑汁,在表面涂层的用料上几乎达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为了达到高机动性能的目的,在发动机性能、矢量喷口设计、复合材料运用、翼身融合设计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使飞机既能满足超音速巡航的要求,同时具备优良的大迎角机动性能。
然而要真正做到同时满足隐身和高机动两方面的要求谈何容易。比如为了达到隐身性能,F-22同时设计了全埋式隐身挂架和外置武器接口,这必然会增加飞机的结构重量,从而牺牲飞机的超音速和高机动性能。
其二,为了满足高机动性和飞行品质的要求,F-22的飞控系统设计过于复杂。飞发一体化(飞控和发动机交联)控制技术要求很高,这给飞控系统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飞控软件设计极其复杂,如此复杂的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大大增加。1992年4月25日,YF-22试验机在低空通场复飞时,发生了人机耦合振荡,飞机坠毁在跑道上,原因就是飞控软件的设计缺陷。
在生产型F-22的试飞中又出现两起由于飞控系统故障导致的飞行事故,尤其是2004年12月20日的事故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在起飞过程中,飞机出现了飞行员预料之外的俯仰振荡现象,并迅速触地坠毁,事后技术人员依然把事故的原因归结为软件设计缺陷。
其三,F-22飞机的性价比不高。一架为战术打击而设计的飞机,每架飞机的研制和使用成本超过了2个亿,如此高昂的价格是否值得令人怀疑。可以说F-22如果大面积装备部队,最大的赢家不是美国空军,而是洛・马公司。
至此,美国空军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F-22设计方案一改再改,因性能不尽如人意而饱受争议;另一方面,采购计划一再缩减,为了说服五角大楼和国会,美国空军费尽口舌。最终,美国空军和制造商都没有看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2005年,F-22终于得以装备空军,但由于现代战机随着技术复杂程度的增加,其技术缺陷在试飞阶段并不能完全暴露,因此,在装备后进行技术更改与优化已成常态。直到2010年,F-22的系统试飞依然没有结束,去年11月份的事故就是在武器试验中发生的。
不低级的“低级错误”
在工程领域有一个有趣的概念,叫“低级错误”,所谓低级错误是指在较为成熟、技术含量不高的系统出现功能性、适应性方面的问题,但低级错误不低级,它往往发生在高技术含量的飞机上。这种低级错误发生的原因在于,由于对飞机作战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会对传统的低端系统如机械、仪电、电气等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F-22为了实现超音速巡航,对飞机的高空性能有特殊要求,对氧气系统的相应更改与完善是必须的,这种看似不会引起重大失误的局部更改,由于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非常有可能出现低级技术错误。
工程上的技术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性故障或缺陷,这种问题一般在试飞阶段就会充分暴露,而技术上的措施总要经过反复试验确认无误后,才会最后装机。这类故障在研发阶段发生较多,对技术团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但处置起来一般比较干脆,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另一类是软性故障或缺陷,这类故障的特点是发生的概率较低,有些甚至达到千次级(一千次发生一次)甚至更低,这种缺陷大都是由于系统逻辑复杂,由于某些系统的隐形偶发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的失效和降级,也有可能是由于子系统间配合发生偶然的不协调。
由于此类故障的发生需要各种条件的契合,发生概率非常低,而且故障后的重现非常困难,这就给工程技术人员找清故障原因,并加以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类故障是技术团队最讨厌的一类故障。而有意思的是这类故障总是发生在技术要求较高,系统逻辑较为复杂的系统上。因此,看似像是悖论的“高技术系统发生低级错误”的事情经常发生。
F-22氧气系统故障分析
首先我们要知道F-22发生了什么问题。一个氧气系统方面的缺陷导致F-22的全面无限期停飞,显然不是小问题。那么,一架技术如此先进的军机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缺氧”问题击倒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军用飞行中的用氧问题。
作为在高空高速条件下飞行的现代军机,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就像太空飞船的生命系统一样,是较为复杂的系统,飞机要为飞行员提供温度、压力、辐射程度、氧环境都较为舒适的环境,氧气系统是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的一个分系统。氧气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及蓄氧供氧等系统组成,看似简单,其实极为复杂。由于对系统工作指标和稳定度有很高的要求,氧气系统的可靠性必须很高。在中空,氧气系统提供飞行员适当含量和压力的氧气,而高空,则要给飞行员供应纯氧,目的是保证飞行员有足够的氧气吸入量,还要保证飞行员在高空不发生减压症。
飞机的氧气系统是如此的重要,如果一旦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缺氧所导致的生理现象比人们想象的严重得多,它可能直接导致飞行员能力降低,甚至失去行为能力。
曾经有过缺氧体验的飞行员这样形容当时的感觉:难过得连死的念头都有,恨不得立刻弹射离开座舱。由于缺氧导致的意识模糊甚至晕厥,会直接导致坠机事故的发生,而高空减压症则是“非一过性生理问题”,会对飞行员的生理产生长期的影响,有些甚至造成终身生理缺陷。
那么F-22的氧气系统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尽管没有确切的问题报告,但从专业的角度,我可以做一个判断和分析。
首先,F-22的氧问题缺陷一定是一种软性故障,否则,此类故障一定会在研制试飞阶段得到解决。这一故障曾经发生过,很可能作为偶发故障处理了,所谓偶发故障是非机理性故障,可能是系统的偶然破损或失效,此类故障在工程上一般不作设计缺陷处理,只需更换系统即可。
但显然飞机技术团队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发生了偏离,由于故障发生概率极低,甚至没有再次发生,迷惑了他们。而最近,类似的故障一定再次发生了,而且从再次发生的故障中,技术团队发现了隐性的设计缺陷,而这种缺陷甚至难以定位,但后果非常严重。
由于这种隐性故障一时很难定位,作为工程上的偏离处理,短时间内可以采用避免进入某种飞行状态来处理,如限制F-22的飞行高度。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由于工程上的故障发生规律,氧气系统故障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频繁,已经到了不可回避的地步,此时唯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无限期停飞。
从已经发生的情况看,氧气系统发生的问题不是局部子系统的问题,而是系统间协调工作的问题。如果是子系统问题,尽管难度较大,但定位容易,处置起来周期不会超过一个月。美国军方此次痛下决心长期停飞,一定是遇到了难以确认、排除的故障。那么是氧气系统的哪些功能出现了问题呢,我认为很可能是氧气系统的高空部分出现了问题,有可能是氧气压力不足,也有可能是间歇性供氧,也有可能是供氧不稳定。之所以要采取停飞的措施,是因为高空飞行一旦发生氧气系统工作的不协调,飞行员可能短时间难以察觉,而一旦察觉已经无可挽回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