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的童子军组织是一种准军事组织,抗战烽火中许多少年从这里扛枪走上了战场。一些人在战场上成长起来,另一些人在战争中过早地夭折了。
审视这组图片,你会得到一个印象:挺拔。这些少年军人在穷凶极恶的日寇面前,挺拔的就像一尊尊完美的雕塑。
这种挺拔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节,这正是民族的刚强脊梁。
战争,是个多么残酷的东西,它夺去了我们的家园,平静的生活,夺去了我们健壮的男人和温淑的女人,最后,又让我们失去了那么多的孩子。
凝望这些烽火少年的身影,令人唏嘘,令人心痛,在面临亡国灭种的的绝境下,尚未成年的少年也披挂上阵,挺身御敌。这些被俘的抗日少年作为抗日英雄群体中的一员,将永垂史册。
――题记
从军的“三毛” 我少年时就读过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前几年还看过电影《三毛从军记》,本以为这不过是艺术创作,而这幅照片(图①)分明告诉我们,当年的“三毛”们以幼小的身躯挺身抗战并不是虚构,甚至不是罕见的个人行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有无数的“三毛”在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凑巧的是,这两位少年英雄正是在上海附近与日军作战而被捕的。也许,他们确实也有过张乐平先生笔下“三毛”的人生轨迹和遭遇。
高一点的小战士是光头,口袋里鼓鼓囊囊的,不知装了什么东西。矮一点的小战士戴着军帽,我相信他取下帽子也会是个光头,因为他们都是“三毛”的从军兄弟。
这名日本侵略军的指挥官叫浅间,虽然面对的是解除了武装的少年士兵,浅间仍然手把刀柄,一方面为震慑两位小战士,一方面也是出于职业军人下意识的防范。
最小号的军装,他们穿上仍然显得肥大,裸露的双腿,细,黑,瘦,没有颤抖,也没有弯曲,小小的年纪,承担卫国的责任,令我这已为人父的中年人在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面对他们的时候,仍有一种莫名的心动。
对 峙 根据这张照片(图②)的日文提示,我们知道――
战斗地点:岳州,今湖南岳阳。
参战部队:日军,番号不详;国军,116师。
战斗时间:昭和十四年,即民国二十八年,亦即公元1939年。
这场战斗是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的一次局部对抗。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的9月至10月。日军出动了4个师团、2个支队及空军共十余万人,统帅为冈村宁次;国军出动了15个军共二十余万人,统帅为薛岳。双方拉开架势鏖战两月,结果,敌损兵折将三万余人。我方也付出惨重代价,伤亡四万余人。是役挫败了日军的战役企图,将前来“扫荡”的侵略军扫荡了回去。将这张照片放在宏观的战役背景下解读,可以咀嚼出更多滋味。
图示:16名全副武装的青壮日军神情茫然,3位反缚双手的少年军人神情昂然。
图示:双方敌对情绪严重,气氛诡异莫测。
图示:战场上狼烟仍在弥漫,我、敌双方喘息方定。
图示:长相酷似“猪头小队长”的敌酋似还在纳闷,厮杀半天,对手原来如此稚嫩。
图示:长相酷似三兄弟的少年英雄也在纳闷:“猪头”脑壳上有包,打仗还包块白帕子,奔丧吗?
图示:我方布帽对敌方钢盔,我方粗布粮袋对敌方帆布行囊,我方细腿对敌方粗脚;敌方有防毒面具、军用水壶、军用铁锹,军用望远镜……我方无对应之物。
图示:这三位小战士占据了画面中的中心位置,成了照片中的主角;是受地形和角度的限制,还是心萌敬重之念,日军记者鬼使神差地按下了快门。
我方伤亡三万,敌方伤亡二万。在八年抗战中,对我方来说这已是良好的战绩了,这张照片的确可以视为第一次长沙会战的一个缩影。
一个“猪头”凶神率15个恶煞与三位满脸稚气的少年搏杀,想来似是虚构,眼见却完全真实。这种场景,现在的年轻人怕只能在金庸先生的武 侠小说中才能看到,三位少年军人像不像初行江湖的英俊侠士遇到一群老妖怪老魔头?唉,如果他们能躲过此劫,活到今天该是80岁的老翁了。
三位少侠虽然落败,命运任由敌方发落,但直至此刻,他们仍不自觉地列队与敌对峙……
光 头 这两位少年战士,是在一个叫“大河铺”的地方作战时被捕的。从画面上的白墙青瓦以及满地稻草分析,应该是南国某地,比如江浙一带(图③)。
少年兵一贫如洗的披挂与日本兵装备的奢侈豪华,有天壤的差别。
两位战士都是光头,从这个细节可以认定这是支正规部队。大战之前,部队都有集中剃头的习惯,一是头部负伤时便于包扎处理,二是有提升士气彰示决心的作用。穷国弱旅,缺枪少弹,缺衣少靴,惟有剃光头成本低廉,可操可行,既实用又明志。
记得1979年春天,南疆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在北疆内蒙守备部队当炮兵,进入坑道战备,首长下达动员令,全连指战员迅速剃成一色的清亮光头,战友互视,顿觉旧貌换新颜。从平时转为战时,光头即为转折点。
抗战少年光头,不留一缕青丝,无牵无挂上战场,掷青春大好头颅去撞击东洋入侵者。
大河铺的乡亲们如果看到这张照片,真应该为这两位家国守护者塑一座雕像,只是别忘了,请一定保留他们光头的模样!
立 正 这名小抗日军人被日军俘虏了,日本人觉得可以用来渲染中国的“穷兵黩武”,于是让这位小战士全副披挂,给他照相,且将照片登在了他们的刊物上(图④)。
于是,我们有幸目睹了这幅“立此存照”,一幅深深打动我们心灵的照片。
年龄:13岁?14岁?总不会超过15岁吧!
站姿:少年军人,气势犹存,按立正的要领来站立。特别是双脚跟自然并拢,两脚呈四十五度角张开。
表情:肃穆、坚定,小眼圆睁,有牛犊不畏虎之概。
披挂:子弹带、军号、水壶,说明了小战士在军中的作用和可能的兼职。
赤脚:请关注这双小小的赤脚,想象一下它在战场上踏过的坎坷和荆棘。
他一个人站在那儿,对面是以凶狠残暴闻名的日本军人。
本该在娘前撒娇的少年,本该背着书包上学堂的读书郎,却在战火烽烟中,在血雨腥风中,挺立。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青少年保护法,对王二小、刘胡兰、刘文学、赖宁等少年英雄,也改变了宣传的基调。但在当年民族危难之际,惟有全民的全面的投入,方能有一线生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