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暗箭”无人机空战假想图。 2月8日,伊朗开启两条先进无人机生产线。21日,以色列空军展示了可在万米高空长时间巡航的“苍鹭TP”大型无人机,以官员表示,该无人机可对宿敌伊朗展开有效打击,这使得中东的“无人机竞赛”火药味愈加浓烈。在世界范围内,美欧航空工业强国已列装大批无人机,而中日韩等后起之秀也紧跟潮流。无人机领域的竞争越发激烈,各国无不想凭借无人机争夺信息化战场的制高点。
如火如荼的无人机竞赛
美欧一向站在军事变革最前沿,各军种无一例外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无人机运动”,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2月20日,美军的X-47B隐形无人战机样机开始在“林肯”号航母上测试,未来的美军航母将搭载上百架“隐身刺客”随时威胁着美国的“战略对手”。
与此同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美军的“捕食者”、“收割者”无人机正在对塔利班头目和基地骨干实施定点清除,实践着新的战争模式;部署在亚太的“全球鹰”战略侦察无人机则盯着中国的一举一动。与美国一样,英法也将目光瞄准先进的大型无人机,英国的“螳螂”和法国的“神经元”都是欧洲先进航空技术集大成者。可以说美欧已经在“无人机竞争”中占得先机。
航空工业正处于起飞阶段的日本和韩国,也紧跟潮流,目前处于“第二梯队”。日本已经与美国达成协议共同研发相当于无人侦察机“眼睛”的图像回转仪,主要用于明确飞机位置,控制飞行。日本还披露过一种自行研发的,状如巡航导弹的无人机。
至于韩国,早在2004年,其陆军就开始批量装备国产“夜侵者”-300型无人机。近日美《防务新闻》甚至称赞韩国无人机研发水平高于中日,处于亚洲第一级。由于在新材料和电子领域具有优势,韩日确有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无人机技术的实力。
近几年,与美以不和的伊朗也热衷发展小型无人机,伊朗无人机不仅“偷窥”过美航母,还曾在黎以冲突中助“真主党”一臂之力,可以算做“第三梯队”。可见。无论是军事强国还是弱国都在着力发展无人机,强国想靠无人机保证军事优势,而弱国想凭无人机弥补差距,未来无人机的竞争必将充满火药味。
成飞全球鹰无人攻击机模型侧视图。 信息战时代的独门利器
21世纪,对战场信息的掌控程度主导着战争的成败,集侦察、情报传输和火力打击于一身的无人机已成为信息化战场的“新宠”。首先,无人机既是情报的直接获取者,又是信息传递的中转节点。在阿富汗,美军装备的各种无人机长时间在空中巡逻,其装备的先进光电传感器可向指挥官及时“通报”武装分子动向,并向普通士兵的终端机上发送拍摄的视频图像,便于一线指挥官和士兵“决胜于千里之外”。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本月证实其头目哈基穆拉.马哈苏德已经死亡。哈基穆拉.马哈苏德是巴基斯坦最大非法武装组织“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首领,他正是上个月被美国无人机暗算的。
“全球鹰”等一类的大型无人机装备的合成孔径雷达和电子侦察装备,可环球飞行,能紧盯战略对手的军事基地、导弹基地等重要目标,为美国决策层制定“大战略”提供参考资料。
其次,无人机是“精准的狙击步枪”,可对重要目标直接实施斩首。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要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先要派出U-2高空侦察机“踩点”,规划导弹航行路线,颇费周折。现在,美军的“捕食者”和“收割者”无人机已经装备有“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和小直径激光制导炸弹,并与卫星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网,一旦确认目标,不用呼叫A-10攻击机和F-16战机,就能对目标抢先下手。正是由于无人机在信息化战场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各国才不遗余力地发展无人机,并希望凭借无人机抢占信息化战场的制高点,从而夺取战争的主导权。
中国无人机独树一帜
在过去30-40年里,中国已经自行研制了众多无人机操控系统,其中大多都以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无人机和无人战斗机的概念为基础。
随着国防科技水平的大幅飞跃,中国的无人机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无人机方队首次亮相阅兵方阵,引发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W-50型长航时无人机、ASN-206型多用途无人机和“长虹”无人机等一批装备业已形成战斗力,并开始在解放军各部队中服役。
中国在一系列航展上也展出过多款新式无人机,其中“暗箭”隐形无人机最受关注。德国“防务专家”网站认为,世界上大多数无人机都选择亚音速,但“暗箭”装有鸭翼和两具垂直斜翼的设计,表明它可能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可操作性和隐形能力也较为突出。“暗箭”的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前部下方,这与歼-10战斗机如出一辙,有助于提升战机的灵活性。“暗箭”体现中国无人机发展的新思路和自主设计,对其高调展示的做法表明中国已掌握了先进的无人机技术,进而要研发可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型号。
中国还拥有众多单兵便携发射式迷你无人机(如ASN-15),它们通常都由螺旋桨驱动,负责地面部队短程战术侦察任务。此外,中国还坚持“军民合办”的方式发展无人机,已经在南昌建立起低空无人驾驶飞机科研生产工业园。
但与美欧和以色列相比,中国的无人机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中国还缺少类似“全球鹰”的大型无人机和兼顾侦察与攻击的“捕食者”无人机,中国在无人机大型化和通用化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链接:无人机从“挨打到打人”
无人机并非近几年的新生事物,二战后,美苏等国就开始研发并装备无人靶机和无人侦察机,但是受当时技术限制,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太低,仅能成为地对空导弹、战机或是高炮的“活靶子”。此外,一些无人侦察机难以回收,生存能力也很差。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空军的歼-6战机就曾击落过不少美国“火蜂”无人机。
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远程遥控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技术性能有了显着提升,完全摆脱了只能挨打的“笨机”形象,成为集侦察和打击于一体的通用平台。除对地打击、反潜和进行空战外,无人机还有望成为加油机和反导平台。
据以色列《国防现代化》杂志披露,“苍鹭”无人机未来还可能充当空中加油机,在航行途中为其他无人机加油,拓展无人机集群的作战半径。此外,以色列方面还设想为“苍鹭”加装空对空导弹,在“箭”式防空系统进行中段拦截之前,提前部署,拦截处于上升阶段且无法进行机动的弹道导弹,使之成为以色列防空网的“反导排头兵”。
新闻点评:无人机能替代“有人机”吗
评论员/何西
21世纪是无人机发展的“黄金时期”,从规模上看,美军就装备了近6000架无人机;从功能方面看,无人机已经开始从“侦察/对地攻击型”向纯粹“战斗型”进化,甚至有人预言,无人机将全面取代有人驾驶的战机,成为21世纪的“战场主角”。但笔者看来,在短期内,无人机还无法取代有人驾驶战机,因为无人机还有一些“先天缺陷”。
首先,无人机不会“随机应变”。与航线固定的侦察任务和简单的对地攻击任务相比,空中战场对于无人机来说还是相当危险的。操作员虽然能遥控无人机在远距离上发射导弹,但是一旦进入中/近距离,开始空中缠斗,战机驾驶员就能轻松击落“傻乎乎”的无人机。
其次,无人机可能“反水”。有人认为以后可让无人机完全智能化,自主进行攻击。那么这就带来新的问题,一旦无人机“头脑发热”,像好莱坞大片《绝密飞行》中的无人机“艾迪”那样跑到俄罗斯领空单挑苏-35战机,其后果就不仅仅是损失几架无人机的问题了。由于采用“人机分离”的操作模式,无人机操作员根本没有能力处理空中突发事件。
未来空战,最可能的模式就是无人机和有人驾驶战机搭配使用,让飞行员“监督”无人机,确保这些武装到牙齿的搭档按命令干活。
我们可以这样比喻,有人驾驶战机就像是猎人,无人机则是猎犬,猎犬乖乖地听猎人的指挥才能“狩猎”成功。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