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美英望从阿富汗脱身 北约对阿新战略存分歧(图)

www.sinoca.com 2010-01-26  新华网



资料图:在阿富汗山区作战的美国军人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定于28日在伦敦召开,重点讨论如何稳定阿富汗局势,以促使国际有关各方共同“分享”阿富汗这个“烫手山芋”。

  在阿富汗“反恐”僵局难以打破的背景下,伦敦会议能够成为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又一次契机吗?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阿富汗问题主要相关方对此次会议抱有“厚望”,但仅凭一次会议解决这一“顽疾”将有很大难度。

  英国:希望迎合自身利益

  这次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是在英国首相布朗的倡导下召开的。英国积极促成这次会议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21日会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双方表示,本次阿富汗会议是要讨论“下一步要采取的非常具体的措施”,并加大对阿富汗民事援助。

  英国一向是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最坚定的盟友,驻阿英军人数仅次于美国,目前约为9000人,并且主要驻扎在阿最动荡和危险的南部赫尔曼德省。迄今英军死亡人数已超过200人。和美国一样,英国也希望尽快从阿富汗抽身。

  久拖不决的阿富汗问题已是布朗领导的工党政府的一块“心病”,成为制约工党在今年上半年大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随着英军在阿死亡人数不断增多,选民的不满情绪也在上升,在野的保守党趁机攻击工党政府缺乏明晰的对阿战略。因此,工党政府急需在阿富汗问题上有所突破,并希望在伦敦会议上与其他与会国制定一个明确而全面的政治框架,据此实现对阿战略目标。

  另外,缓解恐怖袭击的压力是英国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因“9・11”事件后追随美国参与反恐战争,英国一直是恐怖分子在欧洲的头号袭击目标。当前,也门反恐局势日趋严峻,英国内政大臣约翰逊近日宣布将英国面临恐怖活动威胁的级别由“较严重”提升到“严重”。布朗也曾多次指出,恐怖主义在阿富汗盛行将会对英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严重影响。

  美国:渴望早日脱身

  稳定阿富汗局势并早日从阿富汗“泥潭”脱身已经成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外交重点之一。但奥巴马在去年底宣布向阿富汗增兵3万之后,阿富汗的安全局势并没有出现好转。美国希望在这次会议上要求盟友加大在民事方面对阿富汗的投入,以便配合军事手段,尽快稳定阿富汗。

  美国已经认识到单靠军事手段难以解决阿富汗问题。在伦敦会议前,美国于21日公布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稳定战略》,宣布将在阿富汗加大对以农业为先导的重点产业援助,创造就业机会,限制塔利班通过罂粟交易融资等。美国加强民事援助的目的在于,促使阿政府提高执政能力、使之逐步在阿富汗大部分地区担负起安全保障责任,否则奥巴马在2011年7月开始撤军的承诺就很难实现。

  美国希望北约以及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尽可能加大对阿民事援助。尽管这些国家提供的援助可能“微不足道”,但有了广泛的“国际支持”,奥巴马对美国民众和国会就有了更好的交代。

  眼下,美国民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是国内的医疗改革与创造就业等民生问题。奥巴马和民主党在这些问题上饱受共和党指责。美国如能在伦敦会议上获取足够多的“国际支持”,将对缓解奥巴马在国内政治上的压力有所帮助。

  北约成员国:力求一致杂音难免

  在阿富汗问题上,北约与美国的立场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分歧。在美国宣布调整对阿战略后,其多数北约盟友立即表示支持。北约在阿的新战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增兵配合美军行动,从军事上打击塔利班武装;二是大幅增加培训人员,帮助扩编和培训阿富汗安全部队,为日后抽身做准备;三是在执行军事行动的同时重点关注阿富汗的民生问题,以改善形象和争取民心。此间媒体报道,北约正在考虑在阿富汗设立最高民事职务,全面负责向阿提供经济援助。

  虽然北约的阿富汗新战略已浮出水面,但其内部仍存在一定分歧,包括法国和德国等大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并不愿意紧随美国的步伐。这首先是因为阿富汗战争在这些国家已失去民意支持,决策者面临很大的政治压力和风险,特别是在派兵问题上难以做出决断。其次,一些国家对北约新战略能否取得实效心存疑虑。

  据北约官员日前透露,北约希望借伦敦会议统一立场,推动阿富汗新战略的实施,同时向法德施加压力,迫使两国在派遣培训人员或提供资金援助等方面采取行动。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日本拟向海地派遣300人规模自卫队维和部队(图)
下一篇:印度空军参谋长回应印媒报道 称中国有权建机场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