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北约舰队指挥官称赞中国护航女军人不简单(组图)

www.sinoca.com 2010-01-19  解放军报



  邵小琴、盛睿方在中俄海军联合护舰启动仪式上。
  

  亚丁湾上“七仙女”(从左至右):邵小琴、盛睿方、夏贞贞、向骄荣、陆爱萍、钱怡、胡。
  

  胡和钱怡在“千岛湖”舰上。
  

  正在做医疗准备的夏贞贞。

  引子

  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劈波斩浪,驶向亚丁湾。

  根据护航任务的实际需要,编队配备了7名女军人随舰出征。在远航的150多个日夜里,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神圣的使命,与800多名男军人一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纵横驰骋,风雨兼程,“浮动的国土”就是她们精神的营地。

  亚丁湾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5个小时,当护航官兵在浪涛间入梦时,祖国大地正迎来黎明。每一次日升月落,她们面对东方深情张望,回眸间总流露出几许牵挂与思念。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们更是军人――以战斗员身份远航的中国女军人。

  英国将军祝愿她成为女舰长

  邵小琴很年轻,却有令很多女孩羡慕的经历。

  2002年,她还是南昌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大二女生,时逢军队开始从在读大学生中招兵,她毅然报名应征,投笔从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这个上饶女孩成为江西省第一批女大学生士兵。

  两年后,她又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报考军校。结果,她如愿考进了第二军医大学,走进了飒爽英姿的红十字方队,成了一名戴着红肩章的军校学员。

  2008年,邵小琴军校毕业,被分配到东海舰队机关医院做了一名保健医。望着碧波万顷的大海,她常常想,什么时候,我才能航行在大海上?

  2009年7月12日,她接到命令,随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医疗保障任务。她来到了指挥舰“舟山”舰,成了首次随战斗舰艇远航的中国女军人。

  登上战舰那天,邵小琴在日记里写到:“今天,是我第一次住进舰艇。马上就要离开祖国,突然间我觉得自己挺伟大的。今天我以祖国为荣,明天祖国将以我为荣。”

  航渡过程中,很多人都晕船了,而她一直忙着工作,竟然毫无晕船反应。大家都说:邵小琴,天生不晕船。不过,航行中舰艇晃动厉害,为防止睡觉时掉到地上,她每每都要抓住床头的护栏入睡,把两只胳膊抓得酸疼酸疼的。

  远航,每一天都在向陌生海域挺进。巡诊、看病、消毒……每次她们去住舱消毒时,战士们都把床铺、桌椅、物品收拾得井井有条,把舱室打扫得一尘不染,比迎接舰务部门的内务检查整理得还好,有的还喷上了空气清新剂,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在这些“珍稀”的女同胞面前,他们要表现出男人的细腻来,大约这种心理永远只存在于男人的内心世界。刚开始去消毒时,邵小琴她们都戴着口罩,久而久之,从战士们的眼里看出了一丝怪怪的感觉,再以后,女同胞们都十分默契地摘掉了口罩,尽管消毒药水有些呛人。

  每天起床后,邵小琴都要总结一下昨天的工作,想想今天要做的事。她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要对来医务室看病的官兵使用温馨话语。“战友你辛苦了!”“看把你累的,先坐下歇会吧。”由此,她得到了“温柔天使”的美誉。

  一线护航官兵每天都给她感动,她说没有理由做不好工作。有一次,她正为患感冒的直升机飞行员刘进坤输液,广播里忽然传来了“直升机备航部署”的通知,只见刘进坤拔下针头就出去了……望着晃动的输液瓶,邵小琴愣了好半天。这一瞬间,她感觉到了“军人”两个字的分量。

  有一件小事,邵小琴至今感动不已。战斗舰是全封闭的舰艇,为了满足护航官兵远航中的体能锻炼需求,总政治部为编队配发了跑步机等室内文体器材。为了有充沛的体能,邵小琴坚持每天在跑步机上快跑半小时。一天,她正在跑步,忽然一名小战士叫她:“邵军医,给你这个。”邵小琴一看,战士递给她的是一卷扎头发用的橡皮筋。原来,上舰几个月,她们女兵的头发都长得很长了,跑步时流出的汗水把头发粘到脖颈上,汗淋淋的。舰艇停靠阿曼萨拉莱港补给休整时,这名细心的小战士悄悄买了这卷橡皮筋。

  “你以后跑步时,用这个把头发扎上会凉快一点。”

  邵小琴当时只顾了感动,竟然忘了问战士的名字。编队返航后,那个战士就退伍了。她真后悔自己那么粗心。

  北约海军508护航编队指挥官、英国皇家海军奇克准将访问“舟山”舰时,因为舰上的翻译人员不够,邵小琴被临时安排担任翻译。看到舰上有女军人,准将饶有兴趣地对邵小琴说:“我们‘康沃尔’号驱逐舰上也有女军人,其中5名女军官,30名女士兵,很快我们英国就有女舰长,但愿不远的将来你指挥着中国军舰来访英国。”

  邵小琴用流利的英语落落大方地回答道:“当女舰长我可不敢奢想,不过我可以把在战斗舰艇上生活的经验,与未来的中国女舰长们分享。”

  奇克准将笑着伸出大拇指:“中国女军人,不简单!”

  三闯印度洋的中国海军女兵

  夏贞贞是东海舰队某支援舰支队医院的护士,一级士官。与和平年代中国无数女兵一样,她的军旅生涯本来波澜不惊。在医院里,她总是在打针、护理、巡诊这样平常的工作中度过。她一直相信人生有某种机缘,相信有一个既定的驿站在远方召唤着她,相信自己平淡如水的岁月会泛起激动与喝彩。

  终于,在2006年她即将迎来20岁生日的时候,有幸被选中随某新型战舰编队赴印度洋进行远航训练。那时她还是一名义务兵,担任随舰医疗保障任务。紧接着,那年年底,她再次跟随编队来到印度洋。两次为期一个月的远征印度洋,将她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是从那时起,她与“千岛湖”远洋补给舰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知支队要执行护航任务的消息后,已转为士官的夏贞贞当即向领导请战:“我去过两次印度洋,那里的环境我很熟悉,执行护航医疗保障任务非我莫属!”这一次任务的时间是5个月,对于一个女兵来说,做出这个决定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上级很快批准了她的请求。她成了第一个三闯印度洋的中国海军女兵。

  第一次到印度洋,刚起航,夏贞贞就晕船了,吐得一塌糊涂,远航带给她的兴奋一下被击得粉碎。那年春节,她们是在印度洋过的,那时舰上还没有条件让大家给家里打电话,她想家想得特别厉害,却只能在心中默默地向远方的亲人诉说。好在医疗组带队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姐,时常带着她们深入兵舱巡诊,和官兵们一起聊天、联欢。她们还经常到伙房帮厨,和炊事班的战友们一起做饭,一个月便不知不觉过去了。那一次,夏贞贞火线入了党。

  第二次到印度洋,是2006年末,执行和第一次同样的任务。夏贞贞照例每天到各个舱室巡诊,“千岛湖”舰的每一个舱室,她都十分熟悉,士兵们和她也成了老熟人。她见了每名战士都叫“班长”,虽然有的战士比她兵龄还小。这一回,夏贞贞荣立了三等功。

  “千岛湖”舰官兵都把夏贞贞当成了舰上的一员。他们说,贞贞就是“千岛湖”舰的女儿。这艘战舰承载了她那么多光荣与梦想,做“千岛湖”舰的女儿,她愿意。

  她又一次来到这片海域,与前两次任务不同的是,护航是一次实战任务,作为医护人员,她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流血牺牲。当她又一次站在甲板上,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神圣。出发之前,部队安排她到地方医院学习,主要是针对手术工作的培训,她抓紧一切时间争分夺秒地向专家们请教学习,只想把医护技术学得更扎实,争取在将来派上用场。上舰后,因住舱紧张,她的床铺被安排在治疗床上,她却并不在意,还乐呵呵地说:“护航结束后,我要回去做广告,广告词就是‘睡治疗床,越睡越健康’!”

  护航编队综合医疗救护所设在“千岛湖”舰上,夏贞贞她们遇到过几次手术任务,病员都是直升机从两艘护卫舰上转运过来的。她们全力以赴,精心治疗,保证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一次,“徐州”舰紧急送来一名被重物砸伤的战士,伤员胸腔内出现大量积液,十分危险,医生紧急做了闭式引流手术。在远洋的大海上,术后病员伤口极易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危及生命。那些日子正赶上大风浪,但夏贞贞克服严重的晕船反应,每天都按时为受伤的战士量体温、消毒、换药、输液,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她还陪着这名战士聊天,缓解他的紧张心理。在夏贞贞的精心护理下,受伤的战士一个星期后伤口就愈合了。走的时候,那名战士还把自己保存的几块巧克力作为礼物送给了她。

  2006年,夏贞贞参加过一次军校考试,却落榜了。现在,她考军校已经超龄,也许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军校梦了,但她依然无怨无悔。短短的几年军旅时光,她实现了多少前辈都渴望而无法实现的梦,她的军旅已足够精彩!三闯印度洋的经历,是她一生都为之骄傲的财富。

  年轻的妈妈踏浪远航

  她是输着药液上的“千岛湖”舰。

  起航前一个月,她得了肺炎,天天吃药打针,一下子瘦了十多斤。眼看着出发的日子到了,她毅然决然登上了舰。上舰第一天,别的人都参加誓师大会去了,她却在舰上的医务室里输液……

  自己加入海军12年,还从来没有远航过,好不容易争取到这次难得的机会,她不想放弃。

  出发时,她的儿子还不到两岁。

  她就是海军舟山基地装备部质量监测站的女工程师钱怡上尉。

  “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嘹亮,人民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当这支铿锵有力的军歌再次响起,女工程师张开理想的双翼,告别了亲人不舍的目光,吻别了孩子稚嫩的脸庞,踏上了人生路途上最具意义的一次征程。在眩晕、烦闷与思念的颠簸里,这位年轻的母亲迎来了亚丁湾上不一样的海风。作为一名技术干部,她能参加护航行动,能在共和国诞辰60周年之际,和战友们一起在印度洋上续写人民海军的新篇章,这已足够让她自豪。

  每当夜深海静的时刻,她总爱靠在舷窗边深情眺望。大洋的彼岸,有她幸福的家,她是父母眼中最疼惜的女儿,是丈夫心里最深爱的妻子,她还是一个懵懂孩子最依恋的母亲。然而,在责任与幸福之间,她选择了前者。

  7月17日,是起航的第二天,那天也是钱怡的生日。如果不出海,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热闹的聚会,有亲人的祝福,有燃着蜡烛的生日蛋糕……而这个生日注定有所不同,她收到了一份难得而珍贵的生日礼物,那是一张舰上特制的生日贺卡,贺卡上有首长、战友们诚挚的祝福话语。晚餐时,舰上“蓝盾之声”广播里传来了战友为她点的歌,正是她最喜欢的《人间》。柔美的歌声、温馨的祝福让她陶醉。

  钱怡是考入海军工程大学的第一批女学员,她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而毕业分配到海军舟山基地后,她却从事了油料检测工作。为了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她恶补了化学、摩擦学、材料学、电机理论等相关知识,很快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在护航的装备保障中,她的任务主要是对主机、副机、电机等主动力装备的油样进行化验,就像医生为人体进行抽血化验一样,通过分析油样的各种指标,了解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那天,钱怡在检测主机滑油时,发现钠离子超标100多倍,她敏锐地意识到机器管路中可能渗入了含盐量高的海水,便立即通知机电部门对设备进行检查,果然发现冷却系统管路渗漏。幸亏发现及时,否则将会对主机带来严重后果。油料检测工作间通风不好,里面满是各种化学试剂,还有多达20余种的油品,这些化学物质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在里面工作,会使人感到头晕恶心,但钱怡从无抱怨,她坚持了下来。

  出海以来,最揪心的就是想儿子的时候。有时打电话听到儿子清脆地叫一声“妈妈”,她的心情会晴朗好几天。平时,家里人总对儿子说“妈妈在船上”,搞得现在孩子一见到水里的船,就“妈妈,妈妈”嚷个不停。以前家里人很少看军事频道的节目,现在不但父母看,丈夫也看。特别是儿子,一看到军事频道上解放军的画面,就煞有介事地举起小手敬礼。

  编队凯旋时,家里人带着儿子到码头迎接她。钱怡紧紧抱着儿子狠狠地亲了一口。

  女军人不相信眼泪

  盛睿方今年38岁,有个13岁的女儿,在护航的7名女军人当中,她年龄最大,同志们笑称她是护航编队的“大姐大”。

  盛睿方是上海海军第411医院麻醉科的副主任医师。7月上旬,医院接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任务的通知,需要派1名有四到五年工作经验的麻醉医师,还特别注明:欢迎女同志上舰。医院符合条件的只有3人,盛睿方作为唯一的女同志,无可挑剔地成了最佳人选。

  她是一名离异的女人,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而且,她刚刚从驻港部队执行完4年卫勤保障任务回来,对这次任务,她完全可以说不。但是,她却对领导保证:“我可以去!”

  妈妈要去护航,一走又是5个月,女儿眼里含着泪,扯着母亲的衣角,就是不让走。盛睿方蹲下身,吻着女儿的脸颊,眼泪夺眶而出。

  2001年,她与丈夫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自此女儿就一直跟着她生活,平时工作忙,女儿也没少吃苦。2004年底,她接到去驻香港部队执行任务的命令,只好把女儿托付给父母,2008年底她刚回来,现在又要远航。老父亲一直患有肾结石,原来预计要为父亲做手术的计划也要推迟了。她觉得对不起女儿,也对不起自己的亲人。

  一狠心,盛睿方坚定地跨出了家门……

  到了军港,编队领导问她是想到补给舰上还是到战斗舰艇上,她回答说:“哪儿苦就到哪儿。”她是7名女兵中年龄最大的,她要带个好头。

  平日,医务工作主要针对护航官兵诸如感冒、脚气、口腔溃疡等小病小恙,别人说盛睿方是大材小用。她笑着回答:“谁不希望在护航中大显身手?但如果真让我发挥出特长来,那就意味着有官兵患了大病,需要做麻醉手术,因此我乐意无用武之地。”

  8月6日,战士王德帅肚子疼。细心的盛睿方在诊断中发现,他很可能是慢性阑尾炎。由于病情发现及时,对症下药,用输液和药物治疗就把病情消除了,免去了动手术带来的危险和痛苦。

  远航时间长了,长期处于单调枯燥的生活中,有的官兵开始反应木讷、沉默寡言。有个战士性格孤僻,不爱与大家交往,有人甚至怀疑他得了抑郁症。盛医生学习过心理学,她明白女性在这个群体中的独特作用。于是在直升机甲板散步时,她就主动与这个战士聊天,她发现这名战士其实也渴望倾诉和表达,渴望表现自己。后来,她还向舰上领导建议,给这名战士换了一个承担任务更多的岗位,他慢慢开朗起来,工作一直干得很好。

  空闲的时候,盛睿方会想着给女儿打个电话。前两个月,每次打电话时女儿都要哭。慢慢地,女儿开始理解妈妈的选择,还要求妈妈多拍一些海上的照片回去,她要给同学们讲一讲妈妈的护航经历。

  看到女儿的成长,盛睿方由衷地欣慰,她对女儿说:“孩子,人生不相信眼泪,我们要坚强。”

  为护航推迟婚期

  这是胡第三次推迟婚期。一次是参加“高山海岛服务队”下基层服务,一次是参加演出排练。这一次,她和未来的丈夫把婚期定在2009年10月6日,给亲朋好友的请帖都送过了,可因为随编队出来护航,只得把婚期再一次推迟。她自我解嘲地说:“想不到我这么难嫁。”

  胡是海军舟山基地后勤部的中尉文化干事,她在舰上的工作是“蓝盾之声”广播的播音员,兼编队业余演出队演员、主持人。

  胡是老海军的后代,父亲退役前曾是海军驱逐舰某支队的一名大校教练舰长。这次出海,胡也是来体验一次父亲当年的生活,她父亲曾经驾驶战舰从这条航线远航去俄罗斯访问。

  “亲爱的战友们,‘蓝盾之声’现在开始广播……”每天晚饭后,胡这悦耳的声音会在广播里准时响起,传遍战舰的每一个战位每一个角落。广播开设了“护航快讯”、“浪花心语”、“点歌台”、“每周一星”、“大话成语”等内容丰富的栏目,也针对诸如“士官制度改革”这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广播一些答疑释惑的节目。渐渐地,收听“蓝盾之声”广播成了官兵们每天的必修课,成了缓解疲劳的一种调剂。有时大家谈到一件新鲜事,会自然而然想到胡:“快,让胡把这事广播一下。”特别是舰上官兵的爱人生了小孩这样的大喜事,大家总会写上一段段风趣诙谐的话语,让胡在当天的广播里广而告之,让全舰的人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

  起航不久,舰艇在航渡过程中遇风浪颠簸严重,胡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晕船。那些天,别说广播,就连吃饭睡觉都乱套了,整天吐了又吐,始终处于极度难受的眩晕状态。有一天,她去报房取报,发现有个战士神情痛苦地趴在机台上,面前放着一个垃圾桶,看来也是晕船了。战士说:“我们吐归吐,但不能离开战位,趴一会再接着工作。”看到这个战士,胡不禁一阵脸红:广播不能停,这时候更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吐过了也要接着播音。于是,广播里重新响起了她那甜美的声音。不同的是,她的面前也放着一个垃圾桶,她咬着牙坚持广播。细心的官兵那些天会听到,她的声音似乎有点颤颤的。

  在主持播音的过程中,很多战士逐渐和她成了朋友。有时在广播中间,会有战士打电话进来,要求现场点播歌曲。有的战士问她,自己心情不好,能否自己给自己点首歌,送给家里人,即使他们听不见。有时还会有战士来敲广播室的门,说刚才广播的内容没来得及记下来,问她要今天的广播稿。对于这些要求,胡总是乐意满足大家,这也说明她广播的内容很对大家的胃口。

  10月6日这天,胡感受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那本是她出嫁的日子。那天晚上,舰上领导在小餐厅为这位准新娘举办了一个“宴席”。宴席上,居然摆上了和国内婚宴一样的“四喜丸子”、“早生贵子”等传统婚宴菜肴,还有喜烟喜酒和祝福,领导讲话,战友祝福,惟缺一个新郎。她幸福得眼泪盈盈。

  2006年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后,胡最先被分到通信连担任女兵分队长,第一年她就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还拿了基地演讲比赛第一名。她的工作仿佛总是与话筒有缘,上军校时她是大学广播站的播音员,到基地后又是基地史馆的解说员,去年还为前来基地视察的军委首长担任解说。现在,她已俨然是编队的“百灵鸟”,在大洋上用嗓音弹奏着动人的和弦。她还清晰地记得那次参加高山海岛服务的情景,20多天里,作为文化干事,她随服务队一起登上了雁荡山、东湖山,不经意间还成了第一个爬到最高观通点的海军女军官。

  小时候胡对军舰是又爱又恨,因为父亲经常出海,与家人聚少离多,她也失去了很多父爱给予的幸福。“千岛湖”舰副舰长朱建彪曾是胡父亲的老部下,他告诉胡,有一次她父亲带领全艇出海,在海上遭遇台风,他们顽强地与恶劣的海况搏斗,那次她父亲在航行中累得吐了血。听着听着,胡忍不住流泪了,父亲在她眼里一直都那么高大强壮,是一个打不垮的形象,没想到这个硬汉子也会吐血,而父亲却从未对她讲过。

  她想,这也许就是老海军的精神。

  12月6日,编队返航时顺访了马来西亚,战舰徐徐驶入吉隆坡巴生港,官兵以海军隆重的站泊礼仪走进马来西亚,女兵们身着一身洁白的海军礼服,英姿飒爽地站在舷边,当地记者的镜头频频闪烁。第二天,护航女兵的大幅照片登上了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媒体由衷赞叹中国海军女兵的卓然风采。12月8日晚,编队在巴生港举行甲板冷餐会答谢马来西亚军方和当地华人华侨代表。美丽的巴生港夜色迷人,晚风和畅,胡身着盛装担任晚宴主持人,她以热情流畅的主持和落落大方的风度赢得了所有来宾的赞赏。

  编队返航了,披一身凯旋的绚烂霞光,胡即将成为一个真正的新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亚洲军事了望:中国牢牢的控制南海 越南瑟瑟发抖
下一篇:200万吨!揭秘比美国核航母还大的冰航母(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