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记者忆中国首次发射洲际导弹 抓拍溅落瞬间(图)

www.sinoca.com 2009-06-05  国际在线


资料图:“东风”-5型洲际导弹。
资料图:“东风”-5型洲际导弹。

  1980年,我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有机会参加了我国首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报道。其间经历的种种,以及写稿、发稿的过程,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9名记者分赴各地 采访活动严格保密

  1980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成功地向南太平洋发射第一颗洲际导弹“东风”-5。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研制任务的胜利完成,也标志着我国战略导弹核武器达到了新水平,我国国防现代化有了重大突破。当时,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为了报道这一重大国防科研成果,派出我和其他8名军事记者深入发射试验现场。我们这支采访队伍中,6人随海军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现场目击洲际导弹溅落情景,3人到陆地发射试验现场和测控指挥中心现场采写。

  为了完成这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任务,海军组织了一支由18艘舰船组成的海上特混编队。远程洲际导弹的射程,一般在8000公里以上,由于国土面积的限制,无论哪个国家进行全程飞行试验,都是利用公海进行的。这样远距离的飞行试验,除了在地面上要建立为数众多的测量台站和大型测量系统外,在火箭导弹弹头溅落的海域必须有足够的护航、警戒舰艇和相应的辅助船只。此外,火箭溅落时,必须及时把记录了飞行试验数据的数据舱打捞回收。所有这些,都需要海上综合保障编队来完成。这个任务,当然要海军来承担。

  中国海军首次远洋 路遇台风调整航向

  1980年4月2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580”海上编队指挥部下达了参试兵力行动命令。遵照军委命令,“580”海上编队分3个分编队。

  4月26日下午1时30分,海上编队誓师大会隆重举行。在宣读了国防科委和海上编队首长的动员和编队出航命令后,护航战舰和测量船只的代表登上讲台表决心。王震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试人员致欢送词。张爱萍副总参谋长主持欢送大会,他在会场上朗诵了为“580”海上编队出征而作的词《诉衷情》:“……良辰到,驾飞舟,远洋游。乘风破浪,天涯追踪,誉满神州。”

  这是中国人民海军的海上编队第一次登上大洋的舞台,途中会经历什么样的不测风云?谁也无法预料。果然,5月3日,编队刚刚穿过宫古海峡,驶出第一岛链,气象分队就发现:在编队东北上空出现了一个热带低压,并开始缓缓向东移动。编队指挥员和气象专家一起研究决定:“向南插,避开可能形成的台风!”编队立即调整航向,朝南疾驶。不出所料,5月7日,这个热带低压迅速形成了12级的台风。但我编队早把它甩到了后面,18艘舰船乘风破浪,向南太平洋挺进。

  导弹溅起冲天水柱 5分多钟捞起数据舱

  5月18日是个难忘的日子,一艘艘护航舰在试验区布开阵势,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各种雷达天线在不停地转动。这天上午10时,在酒泉发射基地,洲际导弹准时腾空而起,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海上编队各种测量船上报告声接连不断:“遥测收到信号!”“雷达发现目标!”“跟踪目标正常!”

  随着一声口令,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横跨南北半球,对准预定的溅落点,从天而降,射入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9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中,溅起冲天的水柱。10时30分,数据舱溅落海面,舱上的染色剂使附近的海面一片碧绿,周围的驱逐舰和工作快艇立即高速前往,严密保护。严阵以待的测量船,迅速驶入溅落区,测量各种数据。

  直升机飞行员驾驶179号航测直升机在3000米高空发现目标后,迅速拍摄了洲际导弹弹头落点的照片,同时判明了数据舱的位置,及时引导172号直升机向数据舱飞去,将潜水员吊放水中。在工作人员的合作下,只用了5分20秒,数据舱就被打捞上来。此时,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抓拍下“一瞬间”的辉煌 抢在美国记者前发稿

  洲际导弹发射试验时,只需飞行30分钟。海上测量编队必须以最快速度,准确地测量到导弹溅落的位置并打捞起由导弹溅落时弹出的数据舱。这项任务的完成,既是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次总检验,又是为进一步研制我国洲际导弹提供科学依据。而完成这项任务的时间又非常紧迫,在分秒之间。

  而拍摄洲际导弹发射是对摄影记者的重大考验。导弹发射是“一瞬间”发生的辉煌成就。这对摄影记者来说,要抓拍“一刹那”。记者稍有疏忽或闪失,就会失去抓拍机会,丢掉画面,遗憾终生。也就是说,我和同事们必须以最快速度,把打捞导弹数据舱的镜头抢拍下来,把现场情景记录下来,迅速传到新华总社对外播发。特别是,我们当时已经得到通报,美国等4个国家的测量船、飞机以及许多记者已经到达我导弹溅落海域。如果我们不能抢在他们之前获取导弹数据并报道出去,很可能酿成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因此,当洲际导弹飞速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溅落下来时,在船上等待已久的文字和摄影记者一起拥上甲板,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盯住导弹数据舱。随着导弹头部“扑通”一声入海,我们的摄影记者屏住气息,“咔嚓”一声按动快门,在关键时刻抓住了“一瞬间”的辉煌,拍摄下了这一历史性的镜头,播发后被国内外媒体广泛采用。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印暗战真实内幕:中国也在建设战场 拉拢邻国
下一篇:印度就中国藏南领土放狠话:增兵绝不妥协(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