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解放军自曝软肋:山头林立 信息不共享严重内耗

www.sinoca.com 2009-04-23  解放军报


  内耗是指事物或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相互冲突、相互抵消的现象。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指挥体制滞后、技术规范不一等因素的影响,我军联合作战中存在着严重的内耗现象。这不仅大量消耗军事资源、降低军队活力,而且将严重影响我军联合作战进程的推进。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我军联合作战中内耗产生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不断提高我军联合作战的水平。

  主动联合的意识较弱

  从根源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很大内耗劣根性,正如柏杨先生指出:“中国人的不团结,中国人的窝里斗,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不是中国人的品质不好,而是中国人的文化中,
空地联合训练场景。

有滤过性的病毒……”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但每个人都有利益的诉求、意见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等要求,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性格内敛、处事中庸的中国人则会尽量避免竞争和冲突,往往采取内耗方式。从表现上讲,军队的内部存在“大陆军”及“军种”文化。从建军以来陆军一直是我军的主体力量,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陆军地位与作用已相对降低,但围绕着陆军为主体的体制编制没有改变,人们心理上的大陆军情结没有消除,由此形成的“大陆军”文化依然盛行;同时,随着海、空、二炮等军种的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各军种内出现了一种强调本军种重要性,赋予军种鲜明特色,并鼓励在军种间展开竞争的现象,也产生了类似于美军的“军种”文化。在传统大陆军文化仍然存在、军种文化又日渐兴起的情况下,形成了各种“烟囱”林立,部门内部或者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不良、规避责任、各扫门前雪等内耗现象。

  体制滞后影响联合效能

  目前我军的组织体制还带有明显的合同作战痕迹,适应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大大降低了联合的效能。一是指挥体系陈旧。我军现行的“树状”指挥体系,虽有利于集中统一指挥,但明显存在着指挥层次过多,指挥周期过长,横向信息流动不畅等问题。二是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不健全,指挥机构内部组成不尽合理,难以有效组织领导联合训练、演习和联合作战。三是联合作战指挥权责不明、关系不顺。由于我军军政、军令合一模式,造成了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职能交叉,不能集中精力研究、筹划联合作战指挥;同时,由于指挥职能的交叉,存在着双重领导等问题。加之指挥法规制度的相对滞后,难以形成责、权、利统一的指挥关系,使得各行动力量相互掣肘。

  信息系统构建标准不一

  近年来,我军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建立起了信息获取、处理、传递等系统,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已建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应用效能,离确保联合的要求差距还很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管理体制和技术体制制约,注重了垂直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忽视了横向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注重了自我经营、自成体系建设,忽视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建设。致使指挥平台与作战指挥平台技术体系不规范、不统一,数据接口各异,标准化程度低,互联互通性差,难以实现信息有序流动。尤其在设计时缺乏顶层设计,各电磁频谱交叉较多,导致自扰与互相干扰严重。因此,目前信息系统建设上的需求不明、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分散建设等问题,不仅造成军事资源的内耗,而且导致信息不能实时共享,阻碍“信息流”有效传递,影响“能量流”“物质流”释放,进而产生严重的内耗。

  军兵种间耦合度较差

  联合作战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各种作战行动的协调一致,发挥最大整体效能。但目前我军联合作战行动耦合度不高,存在着诸如行动衔接不畅、相互掣肘、“误伤、误击”等内耗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一是联合行动协调规则、程序缺失。我军对联合作战行动协调研究还不深入,更多的停留在协调方法的层次,对如何建立适应联合作战的协同规则、程序,怎么设立协调机构、联络分队等研究还很少涉及,致使联合行动衔接不顺。二是协同作战系统与装备落后。协同作战系统和装备是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美军CEC协同作战系统就大大提升了美海军的作战能力,而敌我识别系统是防止误伤,消除内耗的重要装备,美陆军有关地面部队误伤情况的报告指出:26%的误伤是由于目标识别错误造成的。而目前,我军协同作战系统还相对落后,目标识别系统和装备也不尽完善,很难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参战力量多、作战节奏快、战场流动大的要求。三是联合训练、作战实践少。我军的联合训练才刚刚开始,联合作战的实践仅有上世纪协同性联合作战水平时的一江山岛战役,造成人——机系统融合程度较差,各作战行动单元、要素间协同水平不高,作战人员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等实战能力较弱。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美国教授出书揭露美军女兵被男兵强奸内幕(图)
下一篇:美刊:中国陆军北方更新部署200辆新型坦克(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