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港台

“新南向”抗衡大陆?台当局:没必要跟一带一路争

www.sinoca.com 2016-09-05  观察者网


  据台湾“中央社”9月4日报道,“行政院”今天宣布“新南向政策”推动计划正式启动,将由“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负责政策协调及推动执行,目标市场为东盟十国、南亚六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8国。

  “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表示,基于8月16日“总统”蔡英文召集对外经贸战略会谈,通过“新南向政策”纲领,“行政院”拟定推动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明显剑指大陆的“新南向政策”纲领却明列“两岸善意互动及合作”。岛内舆论认为,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推动所谓的“新南向政策”只能是缘木求鱼。

  “行政院”表示,“新南向政策”推动计划将秉持“长期耕耘、多元开展、双向互惠”核心理念,整合各部会、地方政府,以及民间企业与团体的资源与力量,从 “经贸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与“区域链接”四大面向着手,期望与东盟、南亚及澳新等国家,创造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经济共同体意识”。

  邓振中指出,“各部会”将根据今天的推动计划拟定“各部会”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行政院会”扮演督导角色,“国发会”则是管考功能。过程中需要和各国广泛沟通,将交由即将成立的“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负责。

  “国发会”副主委高仙桂表示,将整合有输出利基的旗舰团体,寻求和第三国合作,分享东南亚机械庞大商机。“经济部会”在印尼、印度、泰国、缅甸等地设立窗口,协助台商整合在地资源,提供综合性服务。在岛内也会成立服务窗口,提供新南向需要的商情、投资等信息。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邓振中透露,中央政府编列42亿元新台币预算用于“新南向政策”。

  台湾“行政院”正式启动“新南向政策”

  至于四大面向中的“人才交流”部分,邓振中指出,“教育部”鼓励大学院校赴岛外开设专班或分校,“让台湾人才走出去,年轻人到台商、‘跨国企业’实习。”

  “资源共享”将由农委会成立“台湾国际农业开发公司”,以“国家品牌”扩展海外市场,推动契作、集货、营销等;“区域链接”将与如日本、新加坡等友台的“第三国”协力进军目标市场,“外交部”将调整援外资源配置,重新检视1990年代签署的经济协定。

  “行政院”推动“新南向政策”,本意就是与大陆抗衡,但岛内普遍怀疑,台湾离开大陆支持,发展便举步维艰。对此,邓振中声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台湾资源或许没大陆庞大,但台湾有特色和优点;例如多年来东南亚地区留学生、侨生、岛内的软实力,真诚待人的态度、企业界诚恳从商的态度,都是我们的资本;两岸各自努力,没有谁要压倒谁。

  邓振中还强调,未来寻求和“第三国”合作,并未计划共同进军大陆市场。

  台湾《工商时报》注意到,“行政院”提供的“新南向政策推动计划”中,也提到在适当时机和对岸就相关议题及合作事项展开对话和协商。

  不过,邓振中解释称,目前这个阶段政府全力发展与东盟10国等关系,“看起来现阶段先把该做的的事做好。”邓振中强调,政府没有必要和大陆的“一带一路”竞争,若“一带一路”创造商机,台商能争取到,企业界自己会去努力。

  邓振中强调,政府能做的是,是对台商提供更好更完整的投资保障,并提供商情资讯,帮助他们不要单独面对一个国家政府,不要单打独斗,民间则有充沛资金资源。

  对此,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国民党“立委”林丽蝉晚间在社交媒体脸书发文批评“行政院”的回答不及格。

  林丽蝉指出,不管西进或南向,台湾的优势很明显,“新住民、新二代和外籍移工就是我们的人才库”,这个族群目前在台有一百多万人,这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所没有的优势。

  林丽蝉表示,别人资本雄厚,可以撒钱经营东南亚,可以通过金流建立外交经贸关系;然而,台湾当前经济情势撑不起“外交钱斗”,台湾唯一的立基点就是人才培育,因为有百万的新住民跟移工族群,我们可以用“人流”建立与大陆、东南亚的互动关系,这样的关系也包含族群、文化与在地性。

  林丽蝉强调,新南向办公室因主任黄志芳即将外派,即将熄灯并入“行政院”运作,“新南向政策”未来将由行政院主导。可惜,今天邓振中的面对媒体的回答,只会让外界觉得,新的主其事者到现在都还搞不清楚台湾的优势在哪里。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军公教游行前后两张脸 到底要相信哪个蔡英文?
下一篇:蔡英文心腹“挺陆客” 邱毅:就是想骗陆客的钱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