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落马洲村,荷花农庄的主人郭婆婆已年过八旬,从她家可以望见深圳最高的几座大厦。回忆起当年的“大逃港”,婆婆至今记忆犹新。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单是1957、1962、1972和1979年,四次大规模逃港潮中,越境人数就有56万。许多人死在渡河途中,再也没能到达对岸。
如今冷落的落马洲村,在二、三十年前,正是大陆偷渡客的登陆热点。郭婆婆回忆,当年偷渡客游上岸,常会拍门乞求:“阿婆,有无嘢食呀?(阿婆,有没有东西可以吃?)” 如今,落马洲村已经解禁,她的农庄做起了私房菜。许多大陆游客慕名而来,还有旅行团来谈合作开发生态游。
莲麻坑村的村委叶玉安则忧愁得多,他从家里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深圳电视塔。村委会早就做好准备,等着迎接解禁后的游客,修葺好了村中辛亥革命元老叶定仕的故居,还立了一座孙中山铜像,莲麻坑村却至今仍在禁区内。
叶玉安远眺对面的深圳惠名花园,慨叹:“真是风水轮流转!”七十年代,他由英国回到香港。不少偷渡客在莲麻坑村上岸,会向村民借电话,联络在港亲友,叶玉安总会慷慨借出。如今深圳的楼房已经伸展至禁区边缘,莲麻坑村却难以接力。叶玉安有些沮丧:“唯有系到等死。”
太阳渐渐落下,夕阳越过深圳的高楼天台,照向曾经的香港禁区。
最后一缕余晖消失时,深圳商厦京基100的96层观景廊上,一家人正在享受晚餐。他们身后的两面落地窗,映着截然不同的景象,两三灯火的田园香港,与车水马龙的深圳市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