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女性,尤其是‘港漂’,对社交的需求度很高。”
Kris在最早创业时,希望利用“位置记忆”服务让擦肩而过的人有一个再次相遇的机会,举办过多场线下社交活动。现在,创业团队的理念框架不再局限于“约会”,而是将社交平台与生活元素结合,随时随地便可搜寻附近有可能“擦肩而过”的事物。“我们的平台希望能让女性朋友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尤其是在香港的快节奏下。”Kris说团队成员为全女性,所以非常了解职业女性的喜好、需求和梦想。图为团队为下一次派对活动做策划。
“其实我选择创业,某种程度讲,是为了向过去安稳的生活告别。”
“港漂”众筹咖啡厅的创办人胡倩怡在出来创业前是科班出身的人民教师,选择创业的原因是害怕自己错过这个世界的更多精彩。“‘港漂’众筹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情怀和凝聚力的体现,而咖啡厅也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生态模式,在这里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目前,这所“港漂”众筹咖啡厅会定期组织社交活动。“希望这里会有更多有意思的故事发生,让我们共同成长。”Cathy说。图为Cathy(中)和朋友在咖啡店里交谈。
“在大学以前,找到一个好工作就是对未来的打算,从未想过创业。”
“港漂”文放于说自己辞去之前一家外企工作的原因是“未来数十年的生活都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是一成不变的”,这让他感到恐惧。于是他牵头组建了一家创新科技公司,主要为全球无人飞机生产、研发和应用商提供实验室级别的技术服务。选择创业以来,文放于吃了不少苦头。罹患突发神经性耳聋的他右耳完全失聪,左耳也受到影响。“我母亲知道我的病想让我放弃创业,但我觉得创业就是我的生活,我不会放弃我的生活。”图为文放于在实验室工作。
“在香港创业并非易事。”
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的廖旅洋于2013年成立了一家创意公司,专注于新形态产品展示。在廖旅洋看来,香港的互联网环境与海外接轨,更容易借此打开海外市场。同时,他也希望公司能够从香港起步进入内地市场,“实际上,香港给了创业者一个开阔的视野,但市场却局限。”图为廖旅洋用手机程序识别了港币20元上的符号,并在手机上生成虚拟的蛋糕展示。
“内地学生毕业之后在香港创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让我重选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创业。”
毕业于港大牙医学院的赵汗青说,其实香港的牙医并没有人们印象中的“很挣钱”。经历过诊所成立初期的艰苦和连续两次创业亏损的他还是选择再试一次,因为他看到了香港牙医的前景。他说,在香港做牙医不可以有宣传广告和大招牌,不然会收到牙医管理委员会的警告信,“想要有客户,就必须扎实地服务每个病人。”图为牙医赵汗青和诊所同事。
“香港传统市场成熟,但创业气氛并没有内地炽热。”
看到深港双城之间存在无限创业“商机”的Vincent着手创办了一家创业交友平台,组织深港两地创业者资源对接。在Vincent看来,香港有很多高素质人才会投身专业劳动市场享受高薪,却不会选择创业,因为香港创业成本高,除去高昂的生活成本、店铺租金和人力资源成本后,“创业”二字更显得虚幻。图为深港两地创业者在Vincent团队组织的交流活动中合影。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