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对派在街头发起违法的“占中”行动以来,已经对香港的社会民生构成严重干扰。昨天(5日),“占中”运动的部分参与者表示,同意将所占据的地点移交警方,以缓和与警方关系、推动与政府的对话取得进展。同时,特区政府教育局宣布,受“占中”影响的湾仔区、中西区中学6日周一复课。
此前,香港警方对在金钟的大量示威者使用了催泪弹。下达此有争议性命令的警队高官对《南华早报》表示,他不后悔此决定,否则伤亡更大。他表示能够理解催泪弹很引人关注,“催泪弹飞向空中,炸开,落下,放出浓烟。”但是做出其他选择会更糟,可能会有30多人受伤,带着骨折、断手伤脚。混乱的画面也向全球播出。美国政府一改“一贯作风”,未就香港“占中”事件发声。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10月3日刊登文章《香港成为奥巴马外交政策新难题》,称华盛顿一些人指责奥巴马政府未能坚决支持抗议者,但文章称,白宫自有自己的战略考量。《纽约时报》也刊发评论认为,美国不愿为香港局势与中国失和。
香港成为奥巴马外交政策新难题
《华盛顿时报》网站 10月3日
香港支持民主的大规模示威周五处于暴力边缘,令奥巴马政府在是否需要通过警告中国当局不要暴力镇压这场运动,从而公开、坚决地表明支持抗议者的立场方面陷入越来越危险的境地。
华盛顿一些人指责奥巴马政府在面对另一项艰巨的外交政策挑战时表现“怯懦”——未能坚决支持抗议者。
然而,外交政策内部人士称,在奥巴马总统对该问题的回避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地缘政治考量。
美国新安全研究中心亚太项目高级主管帕特里克·克罗宁说:“目前就此问题有相当多的战略考量。”
他说:“政府保持沉默是由于合理的战略原因以及短期政治原因,因为白宫正在权衡香港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美国在影响当前局势上受到的限制。”
克罗宁说,奥巴马的亚洲政策高级顾问唯恐过于明显地声援抗议者,因为他们不想落下口实,让中国领导人因华盛顿有煽动香港骚乱之过错而宣称示威不合法。
此外,两国将于11月在北京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和澳大利亚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高层会谈,在那之前,华盛顿“非常谨慎地”避免破坏美中政治关系稳定。
但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似乎想要增加政府在香港局势方面的言论。
在周三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华盛顿举行会晤前,克里对记者宣称,他和奥巴马政府的其他高层官员“十分希望香港当局尊重抗议者以和平方式表达观点的权利”。
克里还直言:“如中国所知,我们支持香港按照《基本法》实行普选,我们相信一个享有最高程度自治并实行法治的开放社会,是香港保持繁荣与稳定所必不可少的。”
这番话很快遭到王毅的反驳。他强调,香港事务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外部势力无权干涉。
克罗宁说,这凸显了在更广泛的美中关系背景下那些抗议何其敏感。他说,王毅的回应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奥巴马政府在该问题上如此谨慎。
克罗宁说:“克里实际上惹恼了中国外长。我想他越线了。”
克罗宁说,如果白宫不打算发表恰当的言论,它就应该在此问题上继续保持沉默。
他的观点与其他长期关注中国问题的人士本周发表的评论一致。例如,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者詹姆斯·法洛斯1日在一篇文章中称,眼下奥巴马就香港的局势应该少说话。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