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12日文章,原题:实质利益与民族大义
台湾与日本周三签署“台日渔业协议”,扩大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周边海域作业的范围。中国大陆网络舆论几乎骂声一片,认定台湾与日本签订渔业协议,等于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
《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表现得较为冷静。该报昨天发表社论说,“大陆社会不会因此把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愤怒转向台湾”。大陆外交部的回应也显示大陆方面也不想做出太强烈的反应,避免事态升级。台湾舆论则几乎一面倒,将该协议形容为“重大突破”、“外交突围”。
中日在钓鱼岛主权上的矛盾激化,正好让夹缝中的台湾捡了个便宜。从台湾角度而言,由“美日安保条约”和“与台湾关系法”搭建起的美日台关系框架已决定了,无论蓝营或绿营执政,台湾都不可能走上与大陆携手保钓的道路。
就大陆而言,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手段回应?经济上一再对台湾让利,但至今仍看不到台湾社会出现一股明确认同和追求两岸统一的政治力量,即使国民党也转变为务实政党,更多是借靠“大陆因素”的正面效应来争取选票、延续执政。
台湾眼下只想追求利益,不愿触及政治协商,大陆诉诸民族大义,并放眼和平统一,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战略错位。从经贸和选票角度而言,“大陆因素”在台湾从负转正的效应已基本稳固。在政治和国家民族认同上,如何让“大陆因素”在台湾发挥的效应从负能量转为正能量,将是大陆下个阶段迫切需要突破的一大瓶颈,也是两岸关系中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作者沈泽玮)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