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港台

二十世纪末 近半香港富豪竟是大陆“逃港者”

www.sinoca.com 2013-01-06  凤凰卫视



  陈晓楠:从1842年清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之后,粤港两地的居民实际上是可以自由往来的,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防止境外的反华势力从香港渗透,1951年2月15号广东省政府颁布了禁令封锁河口,并且在深港边界设立了三道防线,私自前往香港的人将被视为“叛国投敌”,自此,在深港边界上竖起的铁丝网犹如10年之后的柏林墙,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根据陈秉安的统计,在此后的近来30年的时间里,通过各种方式从大陆成功逃往香港的人超过一百万,1962年,随着全国性大饥荒的日益严重,时任广东省第一书记的陶铸下令开放河口,给饥饿中的难民一条活路,一时间整个广东,乃至全国的乃民纷纷涌入了香港。根据《广东省志》的记载,1962年5月中旬以后每天外逃的人员达到数千人,仅是5月15号的一天就有4977人逃亡,而每天集结在宝安、深圳一带,伺机进入香港的也有四五千人,高峰期间,甚至达到八千多人,在广州火车站,还发生了大批外逃群众冲击火车站事件。一时间,1962年的深港边境成了饥饿的难民们求生的最后稻草。

  陈秉安:人山人海,铁丝网啊,一千多人,喊一二三四,哗、就倒掉了,赵紫阳拿望远镜看了,哎,这就跟黄海战役一样的。

  解说:随着从全国各地涌入的逃港者日益增多,失控的局势惊动了中央。从1962年5月22日开始,广东从各地抽调万余名官兵,开始堵截收容逃港者,至当年7月8日止,共遣送51395名外流人员回乡。在翻阅的诸多历史档案后,陈秉安开始寻找“62逃港潮”中的亲历者,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他认识了香港一家金融公司的总经理叶小明,出生于粤北一个小山村的叶小明,12岁那年父亲在大炼钢铁中掉进的土高炉烧死,成了烈士。1962年,在饥饿中挣扎的母子俩决定铤而走险,到香港找活路,当年5月26日,在一场暴雨中16岁的叶小明和母亲踏上了逃港之路。

  陈秉安:就他俩母子过了铁丝网,把那个铁丝网,有些人把它撬开,撬出洞了,从洞里爬过去之后,水已经淹到胸部来了,母亲牵着他的手,他拉着母亲,一起就在水中,就这样颤颤巍巍地就过去,过到已经到了香港那边了,这个时候呢水已经太高了,我们两个已经受不了了,赶快要找地方,这时候看见一个树,树上坐了很多逃港的人,都在上面躲水,这个时候母亲就把他推上去,别人把他推下来,母亲又把他推上去,因为当时个人都要保住自己的命,他就终于上去了,叶小明坐到了树上,他就拉他的母亲,树上人讲,你还来,还来,来的话就一起都掉到水里面去了,枝桠就要断了,有个人就一脚就把他母亲,踢到水里面去了,就不让她上来,这个叶小明在上面就哭啊,后来水退了,叶小明和他的老乡们一起来找他母亲的尸体,其实那尸体隔这个树不远,就是200米吧,就在两个树之间夹着,他说我母亲就夹在那里。她说我把我母亲埋的时候我就想,他说我这辈子一定要争气。

  解说:在一份当年出版的香港《星岛日报》中陈秉安查实,仅叶小明母亲遇难的那一天,香港落马洲一带就发现逃港者的浮尸126具。此后,被母亲用命送到香港的叶小明,因为还未成年,很快便得到特许,拿到了香港身份证,在这张新的身份证上,叶小明登记的名字叫叶争气,16岁的他在香港从工厂里最底层的工人做起,一直干到了一家金融集团的总经理,然而,许多当年和他一样逃荒的难民却并没有那么幸运。

  位于香港边境与市区中间的华山,当时是逃难者入港的中歇站,饥饿疲惫的人们在那里等待香港的亲友来接,原本有亲属在港的逃港者均可得到港英政府的安置,然而从1962年5月开始,因为涌入的难民过多,港英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在华山的3万多名逃港者得知他们将被就地遣返。

  陈秉安:答应他们的条件就是吃两餐饱饭,这两餐你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吃胀死的人都有,他说我就是死了,我逃过港去能够吃这顿饱饭值得,真的是这么一个感觉,那个时候,不说别人,说我们自己,我那时还小嘛,饿的时候就会有这个想法,只要让我吃饱,我什么都愿意。

  陈晓楠:那时候在那个山上,就有很多他们的已经到香港的亲属去寻他们是吧。

  陈秉安:对。整个山头,就像哭天抢地,整个都一片哭声,喊声,你叫我的名字,我叫你的亲人的名字,互相叫,但是警察手拉手围着不准上去。

  解说:随着华山上一幕幕生离死别的照片,在香港见报,这些逃港者们也牵动着所有香港人的神经,许多香港市民自发地将药品和食物送往华山,而在遣返途中,上万名逃港者的亲属曾躺在车前阻止军队遣送自己的亲人,很多逃港者也因此得以跳车逃亡,最终,港英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将聚集华山的逃港者运回大陆。

  陈晓楠:那这路边的这些亲人就眼睁睁看着他们。

  陈秉安:眼睁睁看着送走,有些是丈夫先过来,妻子后来过来的,丈夫就看着妻子走啊,有些是父亲看着儿子走啊,有张照片呢,还有一个父亲先逃到香港来的,定居了,这个母亲带着两个女儿,跑过去,跑过香港来,结果有个女儿在路上就是找不到了,那个照片是父亲背着那个小的女儿和那个妻子一起在那哭。

  解说:2007年4月,广东省档案馆解密了1949年至1974年的一万两千多件档案,有关逃港事件的内容亦在其中,此时的陈秉安突然意识到,自己偷偷采访和整理了22年的“大逃港”,终于有机会公开了。2010年初,在补充了一些官方解密的档案和当年广东省领导的采访后,《大逃港》一书集结出版,当年年底,他突然收到了一个香港寄来的包裹。

  陈秉安:打开一看,里面全部都是一些资料,用手写的歌曲《偷渡者之歌》,写的偷渡经历的这些文章,上面留了电话,我就根据电话号码打过去,这个人叫黄东汉,他说,这本书出来以后,我们逃港的朋友,就都聚集起来了,一个呢,希望你能够把我们的事情写进去,第二个呢,我告诉你,我们还想建一块纪念碑,纪念在逃港中死去的这些人和纪念这件事情。

  解说:2011年初,陈秉安来到香港与黄东汉相见,他也因此走近了越来越多的逃港者,这些人都来自香港知青联谊会,如今的他们都已经六七十岁,回忆起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每个人都记忆犹新。

  莫耀坤:我上来(香港)的时候没鞋子啊,光着脚板在上海街那里一直走,走到现在那个先施大厦卖手机的那个楼下那边,叫我朋友,马上带我们去女人街附近那里去买鞋子穿。

  解说:今年68岁的莫耀坤,祖籍广东番禺,文革期间,出生于商人家庭的他,被打成了“走资派”,面对无休止的批斗,26岁的出逃香港。然而因为几十年来,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营生,如今,68岁的莫耀坤依然靠开出租车维持生计,今年60岁的张宇德是陈秉安在香港认识的偷渡经历最为曲折的逃港者,经历了 4次偷渡的他,曾经被大陆公安、香港水警和英国驻军分别抓获,1975年,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香港的张宇德,在一家印刷厂找了一份月薪800元的工作。

  张宇德:觉得很好啊,800块一个月,当时我在大陆农场的时候才22块一个月,而且香港是到处,要吃什么,要用什么,什么东西都有,感觉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当时是香港跟大陆的那个距离啊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

  解说:此后,张宇德在香港当过小贩,开过货车,靠着多年的积蓄转作房产经纪买卖居屋,也曾风光一时,然而,1997年的一场金融危机将他多年的经营付之一炬,张宇德也不得不再做回了货车司机。张宇德的朋友关镇威,今年64岁,是香港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1975年,他同样经历了四次生死偷渡才最终来到香港。

  关镇威:偷渡的人,一下决心要偷渡就到死都要偷渡,其实很多现在来不了的,有的十几次的,他们都不会放弃的。

  解说:1949年出生于广州一个小商人家庭的关镇威,20岁时,被下放到海南岛当了知青,在那里,他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然而面对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知青生活,1974年,想要改变命运的关镇威决定到香港去闯一片天地,为了躲避深港两地的警察抓捕,他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逃港路线,啊关镇威由虎门一带下水,沿珠江入海口游至香港,全程将近150公里,因为路线太长,他在中途选了四个岛屿和灯塔作为中歇站,在1974年这一年中,关镇威三次逃港、三次失败,最后一次,他险些葬身大海。

  关镇威:我在海上漂流了一个晚上的时候,那个人都虚脱了,已经有一些幻觉,很疲劳,就是有时好像想到我又来到香港了,就这样迷迷胡胡地,被水一撞,又清醒了。

  解说:最终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关镇威被附近岛上的驻军救起,在得知他是逃港者后,士兵们将他关在岛上,等待有船来时送回大陆。一天,趁守卫不备,关镇威夺路而逃,拼命奔跑的他,被追赶的士兵逼进了一处防空洞的角落,一幕令双方都哭笑不得的“猫鼠游戏”也就此拉开。

  关镇威:他们就蹲在那里,很静很静,滴水声都听得到,但是我在里面很冷,一冷人就吸气,那个声音在防空洞里面就很大声,他们就肯定我在里面了,一来的时候呢,用电筒这样照,我就一沉,沉到水里面,闭不住气的时候呢就出来了,一出来的时候,我就发笑,他都发笑。

  解说:1975年开春,26岁的关镇威才和几名广州知青一起成功逃港,来到香港后,关镇威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的大陆知青,一直读完了MBA,1990年,已经是香港一家公司高官的关镇威,被派驻广东东莞工作,此时及已经拿到香港户口的他,变成了那里的“贵族”。

  关镇威:我们去到有一个套房,有一个套间,洗手间,吃饭又有管理人员食堂啊,都是好像贵族一样的,但是慢慢的呢,国内开放了,慢慢慢慢又变了,差不多5年10年都一个变化了,所以两个世界都是轮流的,你追一步,我又跟上,我跟上来又超过你,你又追上来。

  解说:如今,64岁的关镇威闲暇时经常会去参加香港知青艺术团的演出,这里的团员们大多都是当年的逃港者。如今,每次往返香港,经过罗湖口岸时,陈秉安都会久久凝望着远处的一片墓群,这里是那些死去的逃港者亲友为他们自发修建的,墓群所在的地方如今仍是禁区,只有每年清明,亲属才能过去扫墓,因为他们大都葬身大海,所以很多碑下其实什么都没有。

  陈秉安:成功的是有不少,死去的谁知道,恐怕也是不少,只是没人去统计这个数字。

  陈晓楠:也没法再统计了。

  陈秉安:没法统计了,多惨烈的事情。

  解说:他和女友是一对逃港中的“亡命鸳鸯”。

  男:是我害了她一辈子。

  解说:逃亡中,他分别被公安、港警和英军抓获。

  男:马上就从四面八方英军就来了。

  解说:从中国的南部边疆下水,游向心中梦想的彼岸。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台商大陆包二奶与多女子性关系 发妻10天掉光发
下一篇:男子受老板每月10万资助养小三 妻子情绪崩溃送医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