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遍布着铁丝网和监视器的特殊“旅店”,里边住着一群年龄不等,口音不同的大陆渔工,他们为台湾劳作,却难以踏上台湾的土地。摄影/侯俊伟 编辑/闻
上世纪80年代末,传统渔业由于收入低、工作辛苦,年轻人纷纷转业。在人力损失严重的情况下,渔民顾不得政府禁令,开始引进大陆渔工。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与当地渔民接近,台湾日渐依赖大陆渔工。2001年,台湾渔业署统计,大陆在台渔工人数高达2万5千到3万人。图为台湾屏东县东港大陆渔工岸置中心。
起初,台湾渔船主自行到中国沿海雇用大陆渔工出海作业,或借助“海上旅馆”中转。但“海上旅馆”多由老旧渔船改造,很不安全。2002年7月9日,搭载133名大陆渔工的台湾屏东籍“元胜二号”船屋在高雄外海突然起火,1名大陆渔工失踪,海上船屋超载等问题因此暴露。图为台湾高雄市前镇区大陆渔工岸置中心。
“元胜二号”事件之后,台湾渔业署表示,择定宜兰南方澳渔港、基隆港八斗子渔港、新竹渔港、台中梧栖渔港及东港盐埔渔港五地,兴建大陆船工临时岸置试办处所。2006年前后,宜兰等地的岸置工程建设完成,大陆渔工在卸货加油的半个月时间里不必再停留在海上。图为高雄前镇大陆渔工岸置中心住所。
卸货期中,渔工们只能待在岸置中心里。除了生病,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岸置中心的门前甚至明示,“大陆船员不得擅离岸置处所,违者以非法入境论处”。
岸置中心管制严格,除了船东、船长和干部可入内探视,一律谢绝访客,渔工们的活动范围也限制在室内。旅馆内遍布着铁门窗,室外有铁丝网,监视器也不计其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