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融合过快,港人生怨气
虽然“双非婴儿”错不在内地孕妇,但周保松认为,“香港人普遍对内地人有一种不满”。这种情绪首先来自普罗大众在民生上受到的冲击。大陆游客心目中的香港是“购物天堂”、“美食天堂”,然而天堂也有人满为患的时候,市民张小姐笑称“现在的香港已经不是我的香港”。
2003年6月,为振兴香港非典过后低迷的经济、提高董建华政府的民心,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签署了CEPA,即“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安排”;同时推出“港澳自由行”计划,计划内的城市居民,经过简单的签注手续就可前往香港旅游。
这些政策令陆港加速融合,对香港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好转,香港GDP从2003年的1.2万亿港元增长到2010年的1.9万亿港元。最近两年政府财政盈余均达700亿港元,因此,继去年向市民“派糖”6000元之后,今年再度推行大额退税计划。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雷鼎鸣拿出一大叠数据来证明两地的高速融合:“在2009年,香港的货币基础便上升了100%,净流入资金据估计达到5000亿港元……”
然而,正是这笔“横财”让过快的陆港融合显现出了副作用。大量的流入资金,除了在金融市场上的集资,很多进入了香港的房地产市场。“这笔资金部分来自于中央的4万亿投资,部分大陆国企拿来在香港炒楼……他们买豪宅比较多,因为投资回报率较高。”
除了国企炒房外,内地富豪在香港也是一掷千金。2011年6月,太平山顶的一处豪宅以每平方米103万港元、总价8亿港元被内地买家买走,创下了亚洲区尺价的最高纪录。恒大地产主席许家印的山顶豪宅,每平方米楼价也超过了60万港元。
香港房地产中介美联物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内地人在香港买楼占整体成交比例19.2%,涉及金额逾600亿港元。陆客买入500万以下的普通房产仅占总数11%,超过2000万的豪宅却高达18%。
内地资金持续推高香港豪宅市场价格,而“地产商见到豪宅价格上升迅速,就将自己的新楼盘都包装成豪宅,造成中低价格楼盘供应量降低,价格自然也随之上升”。因此,不少香港市民表示买楼难,一般的中产阶级需要持续工作到退休后才勉强还完贷款。在这种生活压力下,本港人对内地客难免不满,呼吁港府对非本地买家征收额外印花税的声音此起彼伏。
香港人对自由行政策也是褒贬不一。虽然该政策为香港增加了约10万个餐饮、酒店、旅游等低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但是其对本土商场生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香港总面积1103平方公里,但商业用地多年来只有4平方公里。小蛋糕被越来越多的自由行游客分吃,商场租金的疯狂上涨反噬了自由行给市民带来的好处。
只有北京面积1/15的香港,本地人口709万,相当于北京的1/3,人均居住面积低于二十平方米。而在2011年,共有4200万人次的旅客到访这颗东方之珠,其中大陆游客数量达到2800万,自由行游客又占到其中六成半。也就是说,哪怕游客是平均分布的,每天也有占香港总人口1/7的外来人口穿梭于维多利亚港两岸。更严重的是,绝大部分游客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如钻戒名表云集的中环、白帆来往的尖沙咀,这里是香港中西融合的气质所在,也是香港“购物天堂”的中枢,普通话成了最常听到的口音。
内地游客往往嗜好在香港“扫荡”金银珠宝、名牌服饰、电子产品,从事这些生意的门店逐渐占据了香港的商业区,将那些充满香港特色的小店、老店扫入尘埃。近期铜锣湾一家原租金仅为110万港元的电影院被迫搬迁,只因被告知续租的金额是2000万港元。据当地媒体透露,新的租户是时尚品牌LOUIS VUITTON,这家法国时尚巨擘在另一条街的分店去年12月营业额令人咋舌--2亿元,每天门外都有大量拖着旅行箱的内地顾客在等待着。
近年来,香港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43左右的高位,社会流动性相对于10年前缓慢了很多,港人心中的怨气长期未能释放。在市民与港府的不断博弈之中,他们发现港府能够做到的实在有限,而内地的影响愈发深远。现在产房要抢、奶粉要夺、学校要挤、商场要推、供房供到老……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受到冲击,港人对内地人的不满自然渐渐提升。
难以被边缘化的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杰伟讲述了自己身边的一个小例子,如果在名店中用广东话去买东西,售货员都不会很上心,因为说普通话的游客动辄十万二十万地消费,“港人在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
在“父与子”的海报中,周禹写道:“如果不是大陆人把你(香港)当儿子养,你们早就完蛋了!”这一观点并不少见,在很多内地网民看来,香港只是江山一隅,越来越依赖于大陆的各种支援;甚至港人自己也探讨香港是否面临“边缘化危机”。
几十年前,出生于劳动阶层的马杰伟常常会将脸贴在名店外“window shopping”,虽眼见奢华港商,却没有丝毫自卑,相反为自己身为香港人而自豪。如今面对玻璃窗内豪爽大气的内地游客,他直言,“部分香港人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以前你比我穷,现在追上来了,觉得自己会被边缘化,这种心理上的调整也是过去这白热化冲突下隐藏的焦虑之一。但是问题绝不会如此简化,因为香港的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80年代的所谓香港黄金年代,他们对大陆不存在一种社会妒忌(social jealousy)。”
20年前,香港GDP占整个大陆的25%,如今则跌到3.5%以下;香港以往的转口贸易优势随着内地的开放也逐渐消失;甚至在争夺成为全球人民币中心的战役中也输给了上海……但是香港面临“边缘化危机”仍然是一个伪命题。
“当所有人都说,我们的城市被边缘化之后,我们会觉得沮丧、失望、悲哀,但是我们从来都没去想,所谓的边缘化,是因为我们依附在一个主流的价值观里面,为何我们不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为何我们不能有自己的一套关于生存意义的解释方法?”
这是TVB年度大戏《天与地》中,女主角佘诗曼掷地有声的一句台词,也是香港人回答“边缘化危机”的最佳答案。香港的价值体现在它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上。
“香港的去殖民化非常有趣,”梁文道这样描述:“面对一个巨大的母国,香港的去殖民化本质上是回归而不是新建,但是它又发现自己已经与母国是那么不同。”
长期以来的隔绝让陆港两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显示出了很大差异,虽然回归已14年,但很多香港人北望神州时仍然“感到窒息”。一国两制赋予了香港特区高度的自治权,没多少港人把香港看成仅仅是中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而已。他们对自己的法制、秩序、自由、反贪污、社会福利都有深深的骄傲。
20年前,末任港督彭定康在就职演说中,以这样一段话打动了港人的心:“香港能成为伟大的城市,并不是因地理优势,而是因为拥有珍贵无比的资产,那就是一个健全的行政架构和完善法治的社会。香港市民、企业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充满活力地生活、工作、共享繁荣,无不依赖于此!”
香港的骄傲所在便是香港人的禁脔,部分内地游客便是在这方面冒犯了港人。孔庆东放言“用法制维持起来的秩序,就说明人没有素质”,著名时政评论员蔡子强称,这种说法让港人感觉受到了冒犯。
少数内地游客在地铁内吃东西甚至允许小孩撒尿,在产房中高声喧哗,这些“潜规则”的引入震撼了对“规则”习以为常的港人。D&G事件过后一周,TVB在店外采访一位内地顾客,又得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回答:“我觉得(D&G对香港人)不公平,但是你们香港人觉得公平最重要,我们内地人不在乎这些!”
蔡子强建议,双方应以更正面的角度来看待两地差异:“双方应该给出空间,大家思考这种差异是否代表双方有值得互相借鉴的地方。就好比我在台湾看选举,就知道香港以后应该朝什么方向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