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台湾的民主与中国的政治发展》一文读来颇有同感,应予回应。话说1月14日,台湾进行总统大选,一般认为,这次台湾选举能够平顺落幕,选风确有改善,民众虽有激情但未失理性,没有“奥步”与暴力,这是台湾民众理性选择的结果,是选民对“九二共识”的认同,是民主的胜利,看来台湾又往民主成熟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首先,笔者同意郑教授观点,相信民主制度当然有其合理,甚至优越的地方,国家可以透过定期选举、舆论监督、司法独立、依法行政、决策透明及公民社会和压力团体的运作,适时释放压力,使社会出现大规模动乱的可能降到最低。没有人能够反对民主的原则、理想、价值与实践,让人民当家做主,决定自己的命运,谁曰不宜?
其次,不可否认的是,笔者不但同意,更相信民主也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能一概而论。任何国家都不能、也不应把自己的意志或制度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而且即或民主制度有其优越性,也要让各国有不同的调整适应的空间;毕竟民主不能一蹴而成,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要适应各国的政经发展及文化背景。民主是有条件,要付代价的。
郑先生向来主张渐进主义,强调建立机制的重要性,笔者对这些观点都极为赞同。其实,由台湾的民主发展经验看来,由军政、训政而宪政,从地方到中央,以渐进的方式,让人民由实践中体会民主的真义,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中产阶级的出现,当人民的教育水准提高,公民社会成形,而政府也能采取与时俱进的相应措施,终于逐步走向宪政民主,这才是台湾成功经验可贵之处。
另外,郑先生也正确地指出,台湾的民主发展过去曾经,未来仍有可能继续被统独议题所绑架,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台湾内部的统独争议,不同政见人士利用族群动员方式,造成的社会分裂与街头抗争,台湾的民主化过程可以走得更为平顺、平和。台湾政府由经济发展到社会建构再到政治改革,这种逐步、有序、负责任的改革做法,实在应该成为各国研究、学习的对象。 警惕民主原教旨主义
历来各界除了争辩所谓北京与华盛顿共识的不同发展模式之外(郑先生是极端不同意用所谓“中国模式”这种字眼),难道台湾的成功经验,甚至包括新加坡及韩国的发展过程,不值得相关国家及学者进一步的思考其中所隐涵的道理,探讨其中有无值得借镜之处?俄罗斯从政治出发的震荡疗法已然可以看出功过,而菲律宾、印度固然民主,但彼等经济发展及贪腐问题迄今未能解决,同样值得深思。
谈到中国大陆,有些外国政府访台官员曾一再对笔者表示,两岸同文同种,台湾应该在大陆民主发展及政治改革问题上采取更严格,甚至对抗的态度及立场,台湾可以据此建构自我认同与优越感,以凸显双方的差异。对此,笔者在感谢各界关之余心,只能强调台湾的目的不是要制造冲突、增加对立,而是要尝试解决问题、增加了解,争取双赢,这才合乎自己最大的国家利益。
这些年来确实有许多人和国家,表面上打着民主、人权的招牌,实际上干的却是狗屁倒灶的勾当,把民主当成一种至高无上的宗教信仰或政治图腾,用西方的概念强加于人,凡事上纲上线,骨子里却是带着违反民主原则的心态和行径,更糟的还有其不可告人的政治动机或野心,这才是各界应该要反对和警惕的。用共产党的话来说,凡事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要看清事物的本质才是重点。
月前,笔者在和欧洲的相关学者、有关国家驻欧盟外交官员讨论问题时,某些素有实务经验的人士也说,许多事情并不像学者或主张民主、人权分子想象中那么的单纯,西方某些表面中性的民主及人权组织,背后确实也带有一些不可告人的政治动机。这些人或组织只有在民主、人权符合自己或国家的利益时,才高高举起道德的旗子,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遂行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此,笔者希望强调的是,在面对中国大陆时,台湾理当采取理性的态度、用渐进的手法,以非对抗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只要不带着有色眼光,不带着优越感,以非挑战的方式,台湾虽然不直接和中国大陆讨论民主、人权、政治改革这些敏感的问题,但改由良善治理、依法行政、决策透明、媒体自由这些问题切入,难到不会是更有效的手法?难道这些不会对中国大陆的现代化产生正面作用?答案当然可想而知。
在素有民有、民享、民本概念的中华文明中,民治与民主确实是相对较为薄弱的一环,如今台湾在经济的现代化之余,也能在政治的民主化上为中华文明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这才是台湾生存发展的致胜之道,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就是台湾的软实力。两岸唯有在相互比较、彼此学习、发展竞争的过程中,用人之长,修正流弊,截长补短,走出自己的道路,这才是当代两岸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责任。台湾民主发展经验对中国大陆政治改革的价值正在于此,不知大家以为然否?(作者:蔡逸儒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研究所教授)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