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时,听到香港的歌曲,看到香港的电影,确实向往那个地方,在当时,他领先我们太远了,那是八十年代的事。
毕业后,分在中国旅行社工作,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不少香港人,总体感觉他们比较时尚,修养也不错,时不时流露出来的优越感也没让人太反感,我的一个同事嫁给了一个香港货车司机。虽然两人的外表和文化水平相差很大,但那时这种事情还是能够让人接受的,毕竟,在九十年代初,我们的收入还只有一两百块人民币,而香港货车司机的收入有一万多港币,当时人民币对港币的黑市价大概是1.2比1左右。
93年第一次带团到香港,近距离接触香港,对他的印象确实比较好。93年游香港还不流行零负团费,大家的吃住都不错,因为是探亲团,三天集体活动后,我有十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团员探亲去了),这十天我逛遍了香港的大大小小的地方,总体印象就是:时尚、干净、基础设施好,并且港人给人感觉也很有活力,对内地人态度也比较温和。
之后的两三年去过几次,感觉也依然不错。
96年从单位辞职后,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一直比较忙,也就差不多十年没去香港了。
05年陪父母和老婆参加旅游团再次来到了香港,这次的感觉非常差,包括香港的市容等在我眼里也和原来完全不能比了,香港的导游非常市侩,一副惟利是图的样子,在我们面前流露出来的优越感比十年前的港人更厉害了。其实,这十年内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两地之间的收入差别扣除物价因素已经差别不太大了。不过当时自己总结的原因是:参加了低价的旅游团,所以影响了视角和心情。
06年后,我所在的城市开放了香港自由行,同时因为工作的关系,到香港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从那时开始,没有一次是参加旅游团的,全是自由行。
再次自由地近距离接触香港,感觉一次比一次糟糕!
首先,原先干净的香港不见了,虽然总体上讲,香港还是是干净的,但和十几年前比起来,显然后退了不少。
其次,香港变得越来越拥挤了,到那里都是人山人海。次序比原来明显差了不少。在国内住惯了大酒店,再住香港所谓的三星四星的鸽子笼酒店确实让人感觉不舒服。当然小到还可以让人理解,毕竟香港就是一个小地方,但酒店里的各种卫生设施却太让人失望了。
香港现在的经济支柱是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但目前。这几方面香港的竞争优势都显得那么的脆弱。
98年的金融危机,如果不是最后的中央政府出手相救,可能香港是无法逃过此劫的,但随后的香港大游行却丝毫看不出香港对大陆的感激之情;以前港人每年要供养英国的官员,并且还要向英国政府交税,现在这一切都免了,应该来说香港的金融比以前要好很多才是,但看看中环那些大银行门口示威的人群和标语就知道,现在香港的金融完全是一团糟!
以前香港有购物天堂的美称,但现在这种称呼与香港显然无缘了,在百度上只要输入:“尖沙咀购物骗”几个字,大量的欺骗信息让人触目惊心,而且,香港政府对此好象还无能为力。
最让人感觉不可理解的是香港人对内地人的认识好象还一直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记忆中:落后、贫穷。
当看到内地人在香港的消费越来越高时,香港人除了表现出羡慕嫉妒狠外,更多的是用仅存的被殖民100多年所逼成的相对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平衡自己,最近的港铁小童吃东西事件充分暴露了部分港人对内地人不满不服的畸形心态。
在香港的各个进关口岸,看到宽敞的港人闸口和窄小多的内地人闸口,很难让人觉得英国人逼出来的港式绅士风度比中国传统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大气先进多少!
改革开发三十多年后,内地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而香港这十多年却一直在走下坡路,重要的原因是不少港人包括港府的心态不能及时调整。
香港回归快十五年了,但心态一直还是扭曲的,总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个洋爸爸,回到了一个穷家,因此总想和这个穷家保持着一点距离。
香港是个没什么资源的地方,绝大多数东西都需要依赖内地,可以这么说,没有内地的支持,香港是不可能维持的,但回归这么多年了,香港还是固步自封,不论是文字还是语言总喜欢和内地保持距离,几十年前说香港话,写繁体字给他们的某些优越感让他们印象太深了,以至于他们现在还念念不忘,人为地造成他们与内地交流的困难,其实,害得是他们自己。
以前,香港确实比内地发达,所以大部分香港人在这种优越感的状态下与内地人交流还能保持相对的优雅,如今,这种优越感正在快速的消失,部分港人的浮躁心态渐渐表露出来了,这也充分暴露了部分港人长期被异族统治所形成的阴暗心理。
回归后,香港固步自封的做法,使得香港失去了与大陆并肩前进的机会,现在的香港社会仍然看不到一点自我反思的痕迹,相信如果香港继续这样走下去,必定会从一个国际大都市论落为边缘化的二三线城市。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