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港台

台湾定位混乱:辛亥百年人物名单删毛泽东邓小平

www.sinoca.com 2010-12-20  国际先驱导报


多元史观仍不是岛内的主流思维。图为台湾“国史馆”保存的《共产主义原理》等文献。

  “民国百人”不能有毛泽东、邓小平?

  台湾政界正是在多种历史诠释中不断摆荡游移,搞不清究竟是要采“中华民国史观”、“中华民国是台湾史观”还是“台独史观”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杨伟中发自台北 12月8日和9日两天,“国史馆”这个直属台湾“总统府”的冷衙门,突然成了岛内各大媒体的新闻焦点。原来,由于明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台湾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庆祝建国百年”系列活动,作为活动的一环,“国史馆”举办了“民国百人・票选百大人物”活动。不过,票选名单中因列入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台湾引发了轩然大波。

  邓小平“大赢”陈诚

  “国史馆”自10月10日“双十节”这天下午3点起推出的这项活动,原定到明年1月10日晚上6点截止,得奖名单将于明年1月31日前在网页公布。“国史馆” 将所有票选人物分成八大类,包括“政治、财经、军事、外交、社会、宗教、学术与艺文”。其中,毛泽东列在政治类,邓小平则放在军事类。“国史馆”设置了活动的专门网页,供网友上网票选。

  截至12月8日晚上6时30分,票选的结果显示, “政治类”由孙中山先生以2965票领先,于右任、丘逢甲分居二三名,“军事类”则由张学良以122票领先,但邓小平曾一度得票数高居第一名。其他几类的首位分别是:“财经类”的王永庆、“外交类”的宋美龄、“社会类”的吴三连(台湾无党籍政治人物,《自立晚报》创办人)、“宗教类”的释圣严(台湾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创办人)、“学术类”的梁启超、“艺文类”的邓丽君。

  12月8日上午,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周守训在“立法院”提出质询,他表示,庆祝辛亥百年活动应是“中华民国的建国百年”,“有这么多曾捍卫中华民国的军事人物,为什么会选出曾任中共中央军委会主席的邓小平?难道没人可选了?”

  台“国防部”副部长赵世璋说,“国史馆”的做法“绝对不合适”,将联系表达关切。而“国防部总政治作战局代局长”王明我也表示,“国史馆”并未征询过“国防部”意见,“确实让人意外”,会再了解。

  面对压力,当日下午,“国史馆”第一个修正动作就是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溥仪等4人被从民国百大人物名单中撤除。随后,由于马英九要求“国史馆严肃处理”,“国史馆”晚间宣布停办这项活动,相关网页全数撤除。当晚,其发布的新闻稿指出,“关于民国百人票选活动,馆长指示此一活动尚未成熟,因此停止试办,对之前发生的困扰,本馆深感歉意”。

  大陆领导人被视为“负面人物”

  虽然,“国史馆”迅速取消这个号称是“试办”的活动,但第二天台湾各大报还是大幅报道此事,相关的议论数日未歇。

  岛内深绿媒体《自由时报》的标题是“离谱国史馆”,讽刺“毛泽东‘打败’蒋介石”,“邓小平‘大赢’陈诚”;而《联合报》记者则撰写评论特稿质疑“到底票选哪国人物?”,该报的短评“黑白集”直斥此活动是“丑事”,堪称“国耻”,“非办人不可”。平常尖锐对立的“独媒”和“统媒”,却在此一事件上有了若干交集。

  《联合报》“黑白集”的论点,首先是从“国史馆”的定位出发,认为“国史馆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维持中华民国历史正统的价值标准”,“应在史实中把持是非之辨”。这样的论点似乎有其道理,毕竟“国史馆”不是学术单位,而是台当局机关。不过“是非之辨”一词,仍难免反映了台湾一些政治人物、舆论界和民众历史观的僵固,还是固执于某种“正统史观”,对于历史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缺少理解,对于被传统教科书定型化的“负面历史人物”,没有更全面、广泛的认识。

  其实,台湾已经出版了越来越多种、观点越来越多元的近代史书籍,尤其国共斗争和中共历史方面的书籍不在少数,大陆出版各种历史书籍也在台湾广泛流通、再版,从《毛泽东语录》、《毛泽东著作选读》、《中国四大家族》、《长征》,以至于各种版本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传记都在市面广泛流通。越来越多民众从传统国民党正统、反共史观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发现历史事实的复杂性以及历史评价的多面性。只不过,此次事件仍反映出,多元史观还不是台湾政界与社会的主流思维。

  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既然是要庆祝“中华民国建国百年”,怎能列入“灭亡(或伤害)中华民国”的历史人物,所以不仅仅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不应纳入票选,袁世凯、汪精卫、溥仪等人也该摒除。《联合报》“黑白集”便说,“毛泽东、邓小平诸人虽从学术观点或可列为对‘中华民国影响重大(惨重)’之人,但竟将之列入庆祝建国百年百人志的名单,已非但是专业上的荒唐,甚至是无常识”。

  其实,所谓“庆祝”,是否只容许“颂扬伟业”,不容许反思历史、汲取教训,显然还可以多做讨论。传统中国的史观中,“知兴替”、“鉴往知来”本就是历史的一大功用。

  问题根源出在台湾的历史观

  在台湾媒体中,《旺报》的社评倒是比较中肯,这篇题为“国史馆事件凸显国家定位的混乱”的评论指出:

  “顾名思义,民国百人是指1911至2011年这段期间较具代表性者。毛泽东与邓小平固然是推翻中华民国的人,但严格来说,1949之前,两人还是中华民国的公民,除非国民党口中的中华民国系指1949后的台湾,或如同部分民进党人士的主张,中华民国始于1992年。如果我们认同《中华民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均属一个中国的范畴,那么,将毛、邓二人列入中华民国百年人物,除了不容于当前台湾的政治气氛外,并没有逻辑上的问题。”

  “台湾在戒严期间,两岸处于军事对立状态,中共被视为叛乱团体,理论上邓小平与毛泽东尚被通缉,自不能成为人物。于今,台湾早已解除戒严,动员戡乱法条亦已废除,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正处于历史巅峰,此时在民国百人志方面大作文章,确无必要。”

  《旺报》社评的题目已经点出了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所谓“台湾定位”问题。

  在统独激烈争论的台湾,“中华民国”可说是台湾各种政治立场的最大公约数,除了那些最激进的“统派”与“独派”之外。但,“中华民国”所指为何,却是各派 “各自表述”。如果按照“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中华民国”涵盖的是从民国元年至今的海峡两岸,只不过如今“中华民国”暂时“治权”不及大陆地区。但“独派”心中的“中华民国”自然不包括大陆,甚至是从1992年(“国会全面改选”)、1996年(“总统直接民选”)算起,这大概是所谓的“中华民国是台湾”论述。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认同的“中华民国”则可能是1949年以前的大陆,加上1945年光复以后的台湾。

  台湾政界正是在这多种历史诠释中不断摆荡游移,究竟是要采“中华民国史观”、“中华民国是台湾史观”还是“台独史观”?始终没有很好地厘清,也随情势而变异。正是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导致“国史馆”这次风波的发生与扩大。

  其实,如果回到“国史馆”举办此活动的最初立意,就会赫然发现,原来天下本无事。“国史馆”当初的构想是“选出100位在民国史上最具影响力,或在各领域有重要贡献的人物,透过他们的生平事迹,让参观者领略这一百年来历史发展的多元样貌。”既然选择标准是并举“最具影响力”和“有重要贡献”,又要强调“历史发展的多元样貌”,这份“民国百人名单”本来就应该尊重史实,容纳百川,面面俱呈。

  看来,在拿捏、厘清“政治立场”、“价值判断”与“历史事实”的分际方面,台湾社会还有很多该反思学习的地方。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台当局反问蔡英文:为何要跟拜马英九两岸政策?
下一篇:陈云林抵台进行第六次陈江会 感叹两岸关系巨变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