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故事主角安德鲁-卡斯佩森 图片来自互联网
【“杀熟”的连环骗局】
2002年从法学院毕业后,安德鲁-卡斯佩森追随父亲脚步,加入了服务上流阶层的杜威巴兰坦律师事务所,一年后离开律所,进入英国科勒资本投资公司纽约分部担任合伙人。2013年1月,他加入帕克希尔任董事总经理。帕克希尔去年10月从金融界“巨无霸”黑石集团脱离,并入投行PJT合伙公司。
据PJT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资料,安德鲁“变坏”始于2014年12月。从此时开始直至被捕,“卡斯佩森操作了多笔超出他在帕克希尔公司职权范围的未授权及违法的交易,其中包含卡斯佩森向其家人及私人关系网出示的数个投资项目……”。
安德鲁鼓动亲朋投资的“项目”诱惑力极大:帕克希尔公司将向科勒资本提供一笔总额8000万美元的担保贷款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投资人可得到15%的回报,按季度付息,而且只要提前3个月申请,任何时间均可赎回。
即使是因操纵大规模“庞氏骗局”而臭名昭著的伯纳德-麦道夫,当初也只敢向投资者许诺10%的年化利率。按说这条件好得不像真的,有经验的人不该上当。但安德鲁动用了他的法学知识以及多年来浸淫华尔街得来的所有经验,把交易所需材料都精心包装过,足可以假乱真。况且,对于那些受骗者来说,安德鲁闪光的个人履历就有足够的欺骗性,谁会怀疑他呢?
安德鲁最先“下手”的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两个哥哥和母亲,还有几个密友。这些亲朋一共投了1400万美元,而这只是序曲。
图为安德鲁-卡斯佩森 图片来自互联网
据检方材料,2015年10月24日,安德鲁把同一个项目推销给了他在普林斯顿的同班同学、对冲基金“穆尔资本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詹姆斯-麦金太尔。安德鲁告诉他,自己已募集了3000万美元,想要老同学也分得一杯羹。
安德鲁向不止一个老同学推销过这个项目,只有麦金太尔被说动了。11月5日,他向安德鲁在美国银行的一个账户汇入2500万美元,其中2460万出自他所管理的“穆尔慈善基金会”,40万来自他的私人腰包。控方指出,这个美国银行账户内当时仅有251万美元。
这些钱拿去干什么去了?PJT指出,安德鲁此前骗一位公司客户把一笔应缴的890万佣金汇入他个人账户而非公司账户,公司财政人员发现问题后,安德鲁就拿刚从麦金太尔那里骗来的钱去填补漏洞。11月6日,他还把美国银行账户里所余1761万美元转入他在摩根大通银行的个人经纪账户。在接下来一个月时间,他用这些钱去炒期权,结果很快损失了1450万美元。
安德鲁被控使用了超过12个以空壳公司为名的账户,以便“拆东墙补西墙”。然而要补的漏洞越来越大。到2015年底,他在摩根大通银行的经纪账户净亏损额已达2500万美元左右。
2016年1月4日,他向穆尔基金会汇去约58.7万美元作为“季付利息”,此时他的账户已所剩无几,却仍未觉醒。
【梦醒时分方悔恨】
3月1日,安德鲁告诉麦金太尔:“项目”主要投资人之一想撤回2500万美元的资金,他发动家人补上了500万,剩下2000万的缺口希望麦金太尔和穆尔基金会能给填上。
麦金太尔表示想亲自和借款方科勒资本的担保人“约翰-纳尔逊”通话。这个名字出现在安德鲁给出的一大堆法律文件里,实际上却是后者凭空捏造的。安德鲁假装给“纳尔逊”发了邮件,安排双方在3月7日进行“电话会议”。
麦金太尔已察觉不对。他的同事发现,“约翰-纳尔逊”的公务电邮所在网址是在麦金太尔提出通话要求后20分钟才匆忙设立的,而且和科勒资本的实际网址并非同一个;还有,科勒资本根本没有叫“约翰-纳尔逊”的人。
电话会议按时举行,麦金太尔和自称是科勒资本副总裁的“纳尔逊”通话。事后,麦金太尔向安德鲁道出怀疑。后者表示将彻查,并很快给出回复:纳尔逊的身份确实蹊跷,但他安抚老同学:投下去的钱还在。
麦金太尔提出撤资。几番安抚无效后,安德鲁承诺:最迟到3月底,一定把钱退回来。结果当然没有。
穆尔资本管理公司向帕克希尔与PJT通报了卡斯佩森的作为,谎言被彻底戳破,于是出现了机场被捕的一幕。
安德鲁最终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7月6日,在曼哈顿的联邦法庭上,他说自己一时沉溺于赌博,最终动了贪念,“一心想着弄到钱来满足赌瘾”。他承认欺诈他人3850万美元,说赌博还让他自己搭进去2000万美元。他哽咽着认罪:“我对自己的罪行感到万分悔恨与羞耻。”
图片来自互联网
判决定于11月2日宣布。他可能将面临15年的监禁和4500万美元罚金且不得上诉,但他的律师说他可能还不起罚金。
应该庆幸的是,他还没走到他父亲那一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