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从容驶过最大贬值季,彭博新闻社分析报道称,除了中国央行保驾,还有一只隐形的护航舰队。21家大型中资企业在发改委支持下逆势出海,加速境外发债筹集外汇,分担对冲资本外流的压力。
彭博汇总数据显示,四大行、中石化等国家发改委选定的21家外债管理改革试点企业,今年二季度在境外市场发行美元债的规模猛增至187亿美元,创历史最大单季发行额,且比此前四个季度平均发行额高出近80%。发改委简化了上述企业境外发债的手续,并“鼓励外债资金回流结汇。”
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约3%,季度贬值幅度刷新纪录。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多数中国企业担心面对额外的汇兑损失,大幅减少了境外举借美元债的规模。即使将21家国家队企业逆势发行的美元债计入,二季度中国企业发行美元债券规模也仅为287亿美元,同比下滑约11%。
“这反映出抗衡资本外流的政策正在发力,”苏格兰皇家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胡志鹏在采访中表示,要求大企业增加外债发行有助稳定市场情绪,募集的外汇资金流回境内既稳定人民币汇率,又减少外汇储备消耗,有利于防止恐慌性资本外逃,确保人民币贬值温和、有序。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7月22日为发行美元债开始路演。
中资大企业加快美元发债步伐
政府鼓励
国家发改委选择的21家外债规模管理改革试点企业中,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集团等19家大型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企业,还有华为和海航两家大型民企。发改委官网显示,试点企业在年度外债规模内,可自主选择发行窗口,分期分批发行,不再进行事前登记。
中国国家发改委没有回复彭博上周四寻求置评的传真。彭博曾多次致电中国银行、国开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华为集团、海航集团以及四川发展(控股)未获接听,中信集团不予评论。其中海航、四川发展虽然位列试点名单,彭博数据显示其二季度并未公开发行美元债。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言人王春英上周在北京表示, 近期出台了一些支持跨境投融资的新政策,很多企业也会考虑增加境外融资,减少购汇,所以在汇率贬值的情况下,结售汇逆差不一定会扩大。外汇局上月放松了外债资金结汇的规定,实行意愿结汇管理,企业可自由选择外债资金结汇时机。
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意外反弹,但同期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连续八个月下滑,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夏乐在采访中表示,中国资本外流仍在持续,而企业的结汇意愿也并未好转。
中资企业出海发债的步伐进入三季度后,并未停歇:7月初,中国银行发行了亚洲最大一笔美元计价绿色债券,整体规模高达30亿美元,其中包括22.5亿美元债、5亿欧元债和15亿元离岸人民币债。
资本外流
彭博近期调查显示,预计中国的外汇储备可能于未来一年内以每季度约500亿美元的速度下降,明年6月末时降至3.02万亿美元规模。外储除了在上季微跌74.2亿美元外,去年8.11汇改以来的三个季度平均每季下滑1600亿美元左右。
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兼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主管冯孝忠在采访时认为,美元仍较大多数货币强势,英国脱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预示着中国下半年资本外流仍将持续。
6月中国资本外流规模扩大
大和资本市场驻香港的亚洲(除日本外)首席经济学家赖志文在采访时表示,近期资本外流压力再次加大,中国政府正鼓励国有企业更多地增加美元负债,对抗资本外流。
地方跟进
加入出海发债队伍的不止有“国”字号央企,还有中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企业。
6月,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发行5亿美元3年期债券,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行3亿美元3年期债券。7月中,重庆市南岸区城建发行了5亿美元5年期债券。
21家企业之外,发改委6月初还同时宣布四个自贸区所在省市继续推进外债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鼓励试点省市辖区内企业境内母公司直接发行外债,并根据实际需要回流境内结汇使用。
上投摩根资产管理(香港)的高级基金经理钟维伦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两个月,由于美元走强,中国决策者一直敦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去境外发行美元债。他称,中国投资者通常是此类美元债的主要买家,所得款项会回到中国并帮助抵消资本外流。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周五发送的报告中写道,预计在“扩流入”政策引导下,城投在海外发债的规模仍会有所加大,并且部分央企国企也可能会加大在海外发债的力度,境外中资美元债的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张。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