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八连跌,不断撩拨一些人脆弱神经。在股市暴跌的压力下,触发人们对房产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担忧。有人乘此唱衰人民币,鼓吹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这样的说法靠谱吗?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此前发表了《美元加息,又有人唱衰人民币》一文,在人民币连续下跌之际,观察者网特邀陈经增添数据、图表,修订前文,以飨读者。】
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升值以来,对美元首次连续贬值,从2014年初的最高点6.05贬到了2015年底的6.49,贬值幅度“高达”7%,引发了一场人民币贬值的舆论炒作。近十年来,西方媒体一直在是说人民币“不公平”地低估,要求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现在论调全变了,改而“预测”人民币会贬到什么位置去。典型的说法是2016年底贬到7“悬念不大”。这个前后矛盾说明,西方想通过舆论炒作影响人民币汇率。本文将介绍人民币的功能,讨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逻辑,并预测汇率走势。
人民币的功能是什么?
货币的功能一是交易,本国实体经济、国际贸易、股票房产等资产的交易,都需要以货币为媒介。二是作为财富,就是价值储蓄功能,家庭有100万人民币存着觉得有钱安心。第一种功能的特征是动态流通,第二种功能的特征是静态储存,两者很不相同。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哪国的钱不是这样?还真不是。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主要就是交易功能,要过日子不得不用当地货币。如果连交易功能都没有,那就是津巴布韦了,本国人都只信外币。即使交易功能正常,一般发展中国家货币的财富功能是很小的。当地人都清楚,历史证明也确实如此。拿着100万纸币或者银行存款,想把它当笔大钱觉得“安心”绝对是搞笑。
印度人有一个说法,当你手里拿着一张纸币的一头,要想着另一头着了火在慢慢烧过来,很快会把整张钱烧光,得赶快用出去。这个火就是通货膨胀。这个道理的核心数据是“通胀率”,发展中国家普遍远高于发达国家,这着急上火的程度自然也就不一样。印度每年的通胀率在发展中国家中其实不算差,高就是10%,低就是5%,并没有特别高,都觉得钱被烧了。不少发展中国家每年20%的通胀率很常见,比起美国日本等国常年通胀率0-2%,对货币的感觉确实不一样。长年累月高通胀率之下,指数增长的感觉是很可怕的。中华民国的超级通胀,人们拿了工钱立即跑到米铺换米,就是货币没有财富储蓄功能的极端写照。
是不是发达国家货币的财富功能就靠得住?这也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众,也不习惯存储货币当财富。发达国家也会有通货膨胀,有个说法,现在的100美元,只相当于40年前的5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积累纸币或者存款当然就很难叫“理财”。银行理财经理对客户第一句话,就会把存钱当反面典型。民众有点钱还是会搞搞投资,所以西方国家资本市场发达,货币总量倒不是太多。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