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事件持续发酵,然而将22万投资者,400多亿的损失全都归结为投资者的贪婪,并不公平,为泛亚推波助澜的政府、银行、媒体也有责任。我们更应反思制度上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教育中国的大爷大妈。
文/马克
稀有金属交易所泛亚的挤兑事件闹大了,连高层都开始跑路了,这回怕八成是要倒了。
外界的第一反应,是一家商品期货现货交易所怎么会出现挤兑,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交易所,就是给买卖双方做撮合的,收个水头而已。原来这家商品期货现货交易所有点不一样,他是借着“互联网金融”的东风搞起了“金融创新”,美其名曰“供应链金融”。在泛亚的模式下,买方没钱没关系,投资人借钱给买方。泛亚为投资人保本保息,利息还挺高的,年息超过13%,和一般的P2P利息差不多。
泛亚,这个号称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陷入对付危机,22万投资者,400多亿资金有可能血本无归,或者是只得到一堆堆用不上的金属,固然是场“末日崩塌”,为建国以来所罕见。但是单纯说“中国投资者需要更多投资者教育的说法”并不公平,因为泛亚这种量级的公司,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投资者的识别能力范围。其复杂的金融运作手段,更为一般投资者所能领会,虽然归结到最后也很简单:让后来者为前人买单。
首先是政府为其站台。云南方面就不必说了,就在今年2月,厦门泛亚商品交易中心开业,厦门副市长出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出席并致辞。在网上还能搜到欧盟委员会官员到访的照片,甚至有国务院参事的到访。在中国,什么事只要一沾上了政府,就有了可信度。
其次是银行为其站台,全国22万投资人为何能投资一个位于云南的商品交易所,就是通过银行做到的,商业银行竟然为泛亚提供了资金募集的渠道。众所周知,大妈们一直都很相信银行柜台。
再次是媒体的合作,某著名纸媒和著名电视媒体就曾出面与其合作与报道。
媒体为其造势,政府为其“背书”,银行为其提供渠道,平心而论,在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的这几年,能够做到这种体量和正规化程度的“互联网金融” 公司还真没有几家。在那些给出年华收益率20%以上的P2P平台面前,泛亚的13%的回报率也真的不起眼。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能够凭借有限的信息分辨清楚呢?
如果泛亚是骗子,那市场上那些20%以上回报率的P2P企业呢?如果那些企业都是骗子,那为何又会存在那么多那么久而不被绳之于法呢?
所以,仅仅指责投资者贪婪,后果自负,并不公平。泛亚事件里,难道银行、媒体、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和专家不是帮凶么?银行为了流水放任泛亚利用自己的渠道筹资,媒体为了广告费甘当泛亚的鼓吹手,专家和政府也出于某种目的才为其站台,这里我就不妄加猜测了。
中国的确需要对投资者进行教育,但在泛亚事件里,更多的是我们的制度出了问题,才会让这样一家骗子公司能够横行这么多年,这才是比泛亚末日崩溃更恐怖的事情。平心而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不时接到贵金属投资的电话呢?为何那些公司能够坑蒙拐骗那么久?当务之急是反思制度,而不仅仅是教育投资者。
对投资者而言,如果银行不可信,政府也不可信,那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现代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如果信用崩塌,经济也将陷入混乱。
此时此刻,我要向某期货公司金属研究员谭娜致敬,因为她在去年年底就明确预言了泛亚的结局:
“泛亚对资金的需求逐年快速增长,铟的价格也逐年抬高。因为对资金的需求增长太快,总有一天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如果铟价格每年不能维持 20%的上涨,或者短时间内铟价格下跌超过20%,抑或资金流入泛亚的速度减缓,都会导致泛亚崩盘。而泛亚一旦崩盘,投资者拿不回本金,拿到的只是一堆货物。之后,泛亚的铟库存就会流到现货市场,铟的价格会从一吨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快速下跌到50万元以下(以前曾是30万元/吨)。投资者及银行的资金会瞬间蒸发。这将造成社会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