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股市跌到令人麻木的今天,如果一个私募基金经理告诉你,股指连续翻红三天他们就大举进场,你信吗?如果不相信,你会在什么时候入市抄底?
(马克) “如果股指连续三天翻红,如果政策面持续利好,我们就打算大举进场,”7月8日晚,某掌管30亿资金的私募基金经理魏某在电话中对搜狐财经表示。
上海,经历了史上最冷的“七月天”,七月的中国股市也犹如这寒冷的夏天,短短三个多星期内,沪指从5100多点径直跌到3500点,创业板从4000点暴跌到2400点,上千只股票一次又一次的连续跌停,让无数股民冻得瑟瑟发抖。
也有先知先觉者,当股市开始最后癫狂的时候,魏某掌管的私募却在5月中旬开始撤退,至6月初基本空仓,把大部分资金配置到了债市。目前为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增持进入股市。
有不同于明面上看到的力量在做空
近日,尽管有21家券商1200亿资金入场救市,尽管有大批公募基金入市护盘,如前海开源等基金的高管都在拿自己的工资去买旗下基金,依然难以阻挡股市的大幅下跌。
“政府如果还有很多力量,为何还不去救?”魏某认为,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有不同于明面上看到的力量在做空。
魏某表示,市场上买卖股票的金融机构,无论是信托、基金,还是证券公司自营盘也罢,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肯定有监管,不可能看不到资金流向。
据传某些公募和私募在做空,但我国经济还没有发达到足以让某基金可以干出砸盘的事情来。而且股票跌到这份上,在有明确政策情况下,谁都没有胆量做空,反而国内资本在护盘。
虽然民间配资盘有平仓,基金会遭遇赎回,但每天看多的资金也有许多,一万多亿的成交量下,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在大盘涨上去的情况下,同时协同作用把大盘打下来。
前两天有人说国外资金在做空,比如大摩,但是它们的资金都是看得见的,他们能在每天一万亿的成交量下把大盘打下来?好像不太可能。
“谁在做空?做空力量在哪里?”,魏某表示,至少明面上能看到的力量都不可能。
股灾会引发连锁反应 祸及全球
股票质押融资是上市企业大股东获得资金的一种常用方式。大股东把手中股票已一定折扣质押给银行,从银行获得贷款。但是随着公司股价的暴跌,银行为了防止出现贷款损失,在股票跌到一定价位时,就会选择强行平仓,从而引发股价进一轮下跌。
“一些公司的股票确实到了股票质押的平仓位置,继续下跌的话,会引发平仓,这是踩踏。”魏某称。
据野村证券估计,A股股票质押的总体规模为5000亿到6000亿元。
魏某同时表示,如果中国股市一直下跌,一方面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一方面对国内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在双重打击之下,由于中国经济在全世界有重要地位,很多大宗商品都是中国在使用,所以肯定会引起全球经济的下滑,“有些做空的金融机构会赚到钱,但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会是很大”。
7月8日,港股暴跌5.84%,报23516点,创7年最大跌幅,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连续第三天下跌,阿里巴巴股价跌至上市以来的最低价。同日,国内大宗商品近全线收跌,铁矿石期货连封跌停。
魏某还表示,过去政府借了很多债,以前可以卖地还债,现在地产不景气,还债都成了问题。另外企业那边靠债权融资需要还本付息,特别是国企,还债压力很大。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二级市场上把相关标的上市,但上市就有标价,标价需要有一个相关参考物,比如同样行业的公司,在股市上你值100块钱,最起码我值80和90,比较公允的价格。”
但“如果大盘跌成这样,企业上市怎么去融资?国企资产怎么标价?国企股价跌破发行价后,资产怎么再卖给民企,怎么再与民企合作?”魏某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认为二级市场的繁荣还真不是像某些专家学者的看法那样,与实体经济没关系。
三根长阳改变信念 短期看好蓝筹股
何时入市,是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已经响应国家号召入市,”魏某表态,同时他依然看好后市,他说:“有一句话叫‘三根长阳改变信念’,如果现在连续出现三根阳线,任何负面消息都可以不用看了,”会大举建仓。
他表示,如果市场上连续几天大盘指数飘红,平均涨幅平均在3%,每天跌停的股票没那么多了,涨停股票有几百家,国家又出台一些利好政策,就打算入场。
至于选择蓝筹股还是创业板?“短期策略肯定是选择蓝筹股,”魏某态度很坚决,他会选择那些有业绩支撑的,与国企改革相关的大盘蓝筹股,还要和指数相关,其股票涨跌能影响指数的。虽然有些蓝筹股市值已经很高了,但他认为市值高和含金量是两回事。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政府,你在救市,停牌了那么多家,你会拉哪些股票?是估值很高没有业绩支撑的创业板,还是有业绩有改革预期的蓝筹股?”他反问道,“择时择股很重要。”
7月9日上午,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率队到证监会联合排查恶意卖空股票。此前一天,证监会责令大股东增持,国资委率麾下央企响应。大盘终于在连续跌了近一个月之后,引来了千股涨停的奇观。
也许,这轮股灾很快就能过去,但回首过去的一个月,究竟是谁在这轮股灾中做空?哪股能量可以在政策如此明确的情况下依然把股指期货打到跌停,在每天一万多亿成交量的情况下把大盘打压到如此非理性?这个问题值得市场参与者、监管层,和我们所有人思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