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外企“撤离潮”的传言一直困扰着中国制造业,每当有知名外企撤离,就会引发社会各界的担忧。
春节前夕,多家选择战略性撤离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微软在东莞和北京两地的关厂,将总共裁员9000人。
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另据业内人士估计,春节前东莞至少还有上百家大型工厂倒闭或停产。此外,被称为制造业之都,以生产制造眼镜、鞋子、打火机闻名世界的温州,目前正在经历着制造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逐渐失去光环。对此,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中国制造业熬过了2008 ,却熬不过2015”
据悉,选择在春节前夕撤离,是因为此时正是企业支付供货商货款及员工工资的高峰期。
有进有出,难提“撤离潮”
外界的担心可能有些过了,事实上,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资规模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外资流入量最多的国家,而今年1月吸收外资状况也是开局良好。
近年来部分外企、外资撤出中国不仅不能代表外资在中国的经营趋势,更难说得上是“撤离潮”。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月1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松下、东芝等多家日企关停中国工厂一事表示,日企对华投资有进有出,并没有出现日企全面退出的情况。
而2月11日,中国美国商会在北京发布的《2015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也显示,有73%的受访者认为其2014年处在“盈利或大幅盈利”的状态,超过60%的受访者把中国视为全球三大投资重点之一。虽然他们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有担忧,但仍有近70%的受访者对中国市场展现的盈利潜力持乐观态。
这也与2014年9月发布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4/2015》的结论基本类似。
部分外资撤离为哪般?美国:成本太高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2014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以美国为基准的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这表示目前在美国进行生产只比在中国进行生产贵4%。
报告表明,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美国温和的薪酬增长、高效的生产技术、低廉的能源价格使得部分商品在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几乎没有差异,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未来会选择在美国境内进行生产。
该研究报告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差距在2020年左右将不复存在。
如此看来,有些外企撤离中国,与制造业能够提供的利润和回报急剧下降有关。
中国经济转型,外企盯上服务业
不过,中国蓬勃发展的服务业,以及新兴中产阶级的规模化崛起,给外资依然留在中国赚钱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北京《证券时报》报道认为,虽然有一些外企撤离中国,但也不要过度担心,因为外资撤离也与中国的经济转型有关。微软诺基亚、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撤离中国的生产能力绝大多数都是低端制造,反映了它们的灵活经营策略。
腾讯评论认为,在制造业,外资外企离开中国,不代表放弃中国市场,只要把在他国生产的产品继续放在中国销售就行了。然而,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升高了,为了降低成本不再把生产环节放在中国,这依然会对中国人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区别就在于,生产与消费一般在同一个地点完成。要想在中国的服务业市场赚钱,就必须在中国提供服务,而且通常是雇佣中国人来进行服务。换句话说,只要在中国服务业市场赚的钱大于在中国投入的成本,外资就依然愿意留在中国。
事实上,外资越来越多地投入到中国服务业,而不再是制造业,这已经成为相当明显的趋势。按照官方数据,2014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为 66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比升至约56%,而传统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为400亿美元,同比下降12.3%。
服务业的兴盛,很大程度上也是过去数十年积累的一种释放——新兴的中产阶级和少数富豪越来越舍得消费。按照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说法,“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重大调整……相当规模的中产阶级的出现有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