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试图利用中南美洲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在亚洲工资上涨的背景下正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地区,将建起可以将廉价电力和劳动力结合起来的工业区。据专家预测,中国商品将被从美国这个庞大市场上挤压出去,因为当地生产厂家将开发这一市场。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对大型企业的调查显示,2013年年末,将有一半以上的年流转额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已经或准备将生产迁回本土。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专家得出结论: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将生产迁回正成为一种趋势。
那么,这种趋势的原因何在?专家们总结出几个原因。最为主要的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几十年来,低价位成为中国商品的主要竞争优势,从而几乎占领了整个世界市场。但现在,中国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相应地,劳动力价格也在上涨。在一些高技术领域,中国的工资已经和中欧、东欧相媲美。此外,因生态问题恶化,中国的电力也在涨价。
而美国却在出现相反的情况。页岩气开采量增长使电力价格不断下降,而中美洲失业率增加也可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因此,对于美国人来说,生产“洄游” 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决定。当然,外国商家从中国“出逃”还有其它一些原因。现代发展研究所顾问尼基塔·马斯列尼科夫这样认为。
他说:“对于外国商界来说存在的严重风险还有脆弱的金融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集团和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经济自由化的低速前行也使他们乐不起来。金融机构的行动计划难以摸清,它们或者补充刺激经济增长,或者解决那些已经积累下来的问题。”
确实,中国经济中的贷款总额已经超过GDP的200%。历史上也有前车之鉴,比如日本在类似指数达到230%时陷入萧条,而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爆发也是因为经济中的债务压力达到了249%。确实,外国商家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据现代发展研究所顾问尼基塔·马斯列尼科夫介绍,这种情况迫使投资商思考,中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将走向何方。
美国生产企业“洄游”将对出口型的中国经济造成创伤,而且,美国是其主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国的生产积极性正在下降,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资料,1-6月份的工业增长略超7%,这是最近两年中的最低指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怎么办?显然需要紧盯国内市场。但经济增长转型并非一日之功。专家们强调,在工业商品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出口服务可以成为临时的解决方案。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2013年,中国GDP中的服务份额首次超过工业生产份额。不动产、零售贸易和金融已占GDP的46%,相比之一,工业生产仅占44%。而且还有增长的空间。要知道,发达国家的服务领域提供着70%的经济总额。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