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有人说我是“宣传委员”
新京报:科创航天论坛上有人质疑你,说你年纪尚轻,技术不过硬,更多是包装自己。
胡振宇:对,有人说我只是“宣传委员”、包装自己等等。我真觉得技术上我的确没什么优势,但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没水平,我也不会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
新京报:我看到你后来跟“科创航天”发生了矛盾,还被除名了。
胡振宇:那次发射成功的项目有企业赞助,是校友主动来找我的,10万块,结果立项之后两三个月都没动静,我有点受不了了,后来和一些成员发生了矛盾。项目是有合约的,作为负责人,我必须对项目负责。
新京报:如果你没有被除名,会出来做公司吗?
胡振宇:说实话,可能性很小,我敢下决心做这个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离开科创了,我如果还待得好好的,就说不定了。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和他们的不同在哪里?
胡振宇:我非常看重规划,规划出来后,我就要保证在契约期内完成项目。我讲究契约精神,既然有了规划,就要把项目完成。
新京报:你在火箭制造的民企领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觉得为什么只有你走出来创业了?
胡振宇:我感觉这个可能跟一些爱好者的特征有关吧,他们就是太“爱好者”了。很多人技术很牛,但是做事情没有规划。
思考
“爱好者”应成创新源泉
新京报:你说过在这个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还差很多个数量级,从“爱好者”的角度,你觉得有多大差距?
胡振宇:美国至少有40万很专业的爱好者,我们呢,科创航天是国内最大的爱好者组织,论坛注册用户才4万,真正活跃的火箭爱好者屈指可数。
新京报:这些爱好者能发挥什么作用?
胡振宇:美国大部分非常先进的航天技术突破,最早都是民间的爱好者去做的,很多专业人员都是爱好者出身。40万专业爱好者,每人出一个创意,这行业的创新能力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他们才会产生Space X(美国著名的私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样的企业。
新京报:你创业之后,不少人说你是中国版的Space X,你怎么看待这种比较?
胡振宇:我们现在跟Space X差远了,没得比,当然不是说以后也没得比,我们还是有意愿做到他们这种级别的,慢慢磨练吧。
新京报:对于未来,你期望公司能实现对市场的冲击吗?
胡振宇:当然,这领域有民营企业进来,如果它能做到一定级别,就可以刺激市场,马上就会有反应。
新京报:你考虑过创业会失败吗?
胡振宇:说实话,创业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我的性格就是“一条道走到黑”,就算失败,我还是可以找钱找资源继续做下去。况且,这个公司仍然会刺激整个行业,会促进国内的航天产业向民营化发展。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