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境,李子杰有自己的打算,“继续给煤矿投资进行技改和扩建。”李子杰说,“煤市低迷反而是企业发展的机遇。”
2014年春节后,张玉海一直在忙着找贷款,但是收效甚微。
近几个月,张玉海的企业开始裁员,“已经裁了300多人,就目前的形势看,还要继续裁减,最终,估计要裁掉一半的职工。”张玉海说,“留下来的职工的工资也要降,没办法,煤市好就挣钱,煤市略微不好就赔点钱,煤市特别不好那就等着塌锅了。”张玉海告诉本刊记者,他并非个例,“吕梁好多煤企都已经发不出工资了。”
2013年6月,身背80亿元贷款的煤老板吴寇庭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曾说:“与别的煤企相比较,我这里还好,时间长点还能批下贷款。”
仅仅过了9个月,吴寇庭的境遇就发生了扭转,“2013年前半年,我还能从大的银行里贷出款,尤其是那些已经贷了款的银行,他们为了保证剩余贷款能偿还,不得不继续放贷。”吴寇庭说,“到了下半年,无论如何银行都不给贷款了,去年11月某银行催我还了12亿元贷款,按正常程序,还贷后可以再贷款,但是银行不再给了。”
在与本刊记者交谈的34分钟内,吴寇庭连续吸了12根烟,而在9个月前他还不会吸烟。吴寇庭说自己压力很大,“能怎么办?资金链断了,我只能等死。”
脱“煤”者
煤改后,吕梁市至少有500亿元资金退出煤焦领域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武刚 | 山西报道
2008年,山西开始煤改,全省原有的2600座煤矿只保留1000多座,企业主体从2200多个减少到约130个。这意味着,数千名山西煤老板从煤炭经营前台隐退,或成为幕后股东,或从煤炭产业退出,进入新产业领域。
未经证实的数据显示,山西煤老板们拿到了2000亿元的煤炭赔偿金。而这些怀揣巨资的山西煤老板很快便淡出了公众视野。这些手握重金的煤老板们,不挖煤,去做了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被公众高度关注。
山西煤老板在悄然撤身煤炭行业后,正以另一种姿态转战各地和诸多行业:远赴外省继续挖煤;投资新兴产业;兴办小额贷款公司??
“我转型早,没有深陷煤矿中”
张子玉是山西吕梁泰化集团董事长,在吕梁,只要提到煤企转型,当地官员就会首先推荐他。
16年前,在吕梁糖烟酒公司当司机的张子玉开始下海经商,“先盘下一个加油站,后来进入煤矿开采业。”
“煤改前,我有4个煤矿,都是产能仅为3万至9万吨的小煤矿。”张子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08年,煤改刚开始,张子玉就将手中的4个煤矿快速处理了,前后一共得到了3亿元的补偿款,“煤改是政策,顶是没有用的。另外,一斤煤的卖价比一斤小麦还要贵,里面有泡沫,迟早要出问题。”张子玉告诉本刊记者,“几千万元的煤矿卖到了几亿元,煤价虚高,煤矿价格必然虚高,那不是泡沫是什么?我就觉得有风险了。”
从煤矿撤身后,张子玉先搞起了典当行,“煤矿关闭了,很多煤老板急需典当资源盘活资金,于是我便投资了典当行。”接下来张子玉在当地建起一个占地170亩的综合批发市场,“市场还没有建好,商铺就已经租售一空。”
2008年10月,张子玉又开始投资房地产,“投资1个亿建了8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当时,这个地段同类房屋的售价是1550元/平方米,而我的售价定在1350元,项目刚刚封顶就已售罄。”
据说,张子玉是在离石投资最多的房地产商,在他旗下总共有六七座高层建筑。
多年来,张子玉在当地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已经连续赞助10年的离石各界篮球比赛及其他各种文体活动、招收2000多名学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免费公立学校等,为他赢得了好口碑,这也使他获得了资源优势。
现在,张子玉的企业由创业初期的一个加油站发展成为集成品油零售、煤炭开采、房地产开发、新型建材、金融服务、基础教育、商贸物流、生态农业、物业管理、机动车检测、汽车租赁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净资产20亿元,员工2000多人。”
张子玉说,从创业至今,他从没有过一分钱的贷款和负债,张子玉自称有两个经商的宗旨:其一,以盈利为目的,不挣钱不干;其二,有1毛钱,只花5分钱。
“我转型早,没有深陷煤矿中。当初没有撤出煤矿的煤老板们现在就很难干了,好多煤企资金链已经断裂。”张子玉说,“我的小额贷款公司先后融出去2亿至3亿元,这些钱大多给了煤老板,利息(月利)1分多。”
张子玉在当地并不算最有钱的煤老板。他说,煤老板很多身价都在亿元之上,但是,这些人中很多都已经离开吕梁。他很厌恶此类做法,他说自己虽然是平遥人,但“生是离石的人,死是离石的鬼”。
张子玉说,自己的产业绝对不会走出吕梁,之所以这样,除了恋家,也包括不了解外面的情况,“风险很大。”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