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新城: 谁在唱楼市“空城计”?
北京东南120公里,天津市区往北50公里外,曾经是“荒郊野地”,2006年,它以“京津新城”的名义,获国务院批准为天津市宝坻区郊外的一座生态卫星城,规划面积达258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这座号称已经拥有亚洲最大规模的别墅区、温泉城和超大型五星酒店的“新城”,因人烟稀少、房屋空置,被称为鬼城。
三亚:鬼城变明珠!
三亚这座城市相比之下可以用来炒作房地产的概念就强大多了,旅游度假胜地,重点开发区,三亚的房屋均价堪比京、沪,但房子大多是空的,据统计,海南岛外人士购买三亚住房的比例超过85%,而多数业主只有在冬季才会到三亚来,无论这些房屋是被闲置还是空置,到了晚上各种高档住宅区始终漆黑一片。
鬼城真正的“鬼”
当前,房地产造成的“鬼城”现象,就是房地产业失衡所暴露的一大问题。认真研究“鬼城”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解决“鬼城”问题的唯一途径。“鬼”在哪里呢?支撑房地产业发展的要素很多,但根本的要素有两个:一是“地根”,二是“银根”。所谓“地根”,即政府经营的土地;所谓“银根”,即金融机构投放的贷款。
地方政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财力严重不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加之基础薄弱,大量的地方政府是“吃饭财政”,赤字财政的矛盾相当突出。随着区域发展、区域竞争、区域竞赛的形势加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凸显。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发展的压力加大,剥夺农民廉价土地、高价出卖土地增加地方财政,成为一些地方的唯一出路。很多地方土地收入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因此,各地对出卖土地积极性很高,行政运行依存度很高,都把政府的行政资本用到极致,鼓励、支持土地出售,直接参与土地经营,从而推动房地产业无序发展。当中央政府出台各种调控措施时,各地就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手段加以抵制。
金融部门
在前10年,房地产问题暴露还不严重的时候,各地金融机构在贷款余额中,房地产投入比例最高,如果加上投入房地产的建材、建筑、运输等相关产业,总额有的已经超过了40%,这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所罕见的。现在房地产业遇到了冷冬,金融业被房地产捆绑,这时候,金融机构多数与房地产商建立了“抱团取暖”的默契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即房地产商通过“以贷还贷”的办法,从金融机构取得再贷款。具体做法是,企业通过房产或土地滚动抵押的方法,进行重复贷款。金融机构取得了账面上的效益平衡,房地产商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由于多数房地产商前期已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现在再贷款利息的压力仍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这是当前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商稳坐钓鱼台的主要原因。
房地产业大谬
表面上看,“鬼城”的高空置率是因为房产供给远超需求。不过,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大谬,是因为房产的泡沫化建立在不合理的高房价之上。这种房价,并非市场理性调配的结果,是人为操作使然。这里的人,除了地产商人、投机者和官员,甚至还包括了刚需的购房者。近段时间,杭州一楼盘降价促销,几个刚买房的业主打出“黑心开发商,泯灭良知”的横幅,冲冠一怒为降价。开发商售楼处被砸,那情形简直像是“捣蛋的大象进了客厅”。对于降价,此前望穿秋水,现在咬牙切齿,看似癫狂,实则正常:他们已经被利益拴在了同一条绳子上:房价一跌就亏,一涨就赚,尽管对他们来说,房子是自住的,房子价格的升降,不过一道“心情曲线”而已。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通病
据此,不难发现国内城市化的一个通病,只注重外观上的高大上,忘掉了人才是城市化的初衷和目标所在。不管什么理由,一座拒绝人的城市不会是一座好城市。只有发现人、满足人,回到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城市化:有了人的注入,人气的满溢,“鬼城”魅影才会逐渐消散,城市才会逐渐染上寻常人家的烟火色彩。
雄关漫道真如铁 如今迈步从头越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而现在由于高房价,百姓既买不起房,又无力承担高额房租,“人”尚且不能自由移动,又何来社会权利维度的城市化呢?当政府和商人都把建房子当成一项生意而不是民生的时候,指望房价下跌、“鬼城”不再,或许同与虎谋皮没有什么两样。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