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山西“煤二代”转型屡碰壁 父辈暴富成为他们负担

www.sinoca.com 2014-01-07  楚天金报




图为:王海站在他的迈巴赫车前



图为:面对父辈的基业,“煤二代”开始思考新的发展出路

  北方已进入供暖季,但是煤炭业的寒冬仍在延续。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现状。2013年1至9月,全国煤炭采选业利润同比下降40.2%;产煤大省山西前三季煤炭利润164亿元,同比大降66.6%。

  自2012年5月开始,煤炭告别黄金周期。在煤炭市场低迷的今天,“煤老板”在山西似乎已经成了过去式,人们偶尔提起的,是他们的下一代带出的话题——“煤二代”创业。

  父辈的暴富成为负担

  山西的第一批煤老板出现于中国煤炭市场的第一次黄金时期,即1993年到1997年前后。当时,煤炭市场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煤炭价格也从国家统一定价变为市场价格。第一代煤老板大多是农民,在国有煤矿占领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他们承包了一些小煤矿,本希望挣个吃饭钱,没想到煤价涨了,自己也一下子富了起来。

  不过,1997年之后,煤炭市场经历了将近5年的低迷期。到2002年,第二次黄金时期到来了,煤炭价格突然暴涨,这成就了第二批山西煤老板,他们也属于白手起家的“煤一代”,但数量远不如第一批多。

  在大多数“煤一代”的眼里,钱是能通神的。虽然他们对获取财富有自信,但对自身的商业能力、文化素养、社会地位却极不自信:他们不善于投资,只会大笔消费;买衣服只买贵的,不管是否适合自己;买车基本上都是车展上最豪华的;在北京买房不买别墅,只在长安街沿线买,因为“就喜欢离天安门近点”。

  关键是,即使在自己的孩子眼中,他们的形象也不算高大。“煤二代”大多认为,父辈财富的积累完全是“靠天吃饭”,随着“煤二代”到了接班的时候,他们迫切地寻找自身定位。只不过,对大多数“煤二代”来说,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王海:屡败屡战的自信派

  王海今年35岁,父亲是第一代煤老板。在事业上,王海不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小时候,父亲没有给他很多关注;长大后,虽然有钱,但他并不认为和自己的社会地位相符,于是急于证明自己。

  王海没上过大学,所以创业伊始选择了技术含量不高的餐饮业。1999年,山西刀削面在北京还不多见,王海跟父亲要了20万元,在北京某名牌大学对面开了一家刀削面馆,由于餐饮形式过于单一,价格偏高,面馆在惨淡经营半年后关了门。

  “一次失败我觉得没啥,不就是20万吗?也就是父亲原来一天的收入。”王海开始在北京上各种培训班,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人脉圈。一年后,他回到山西,再次寻找创业机会。“我不做花花公子,也不想接父亲的班。”

  2006年,在父亲的资助下,王海加盟了某连锁品牌咖啡店,凭借在煤老板圈子里的人脉,他在大同开了3家分店。“在山西做这样的店,定位就是熟人联络感情的地方,但我的人脉大多是煤老板和他们的家属,所以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问题。”

  2010年,山西省开始实行煤矿国有化改革,很多煤老板持有的煤矿被国家并购。王海的生意一落千丈,现在,他的店只剩下一家还勉强维持着。知情人称,如今咖啡店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而王海店里的装修格调更倾向于煤老板喜欢的奢华,太不时尚。

  “我心理压力其实挺大的。”王海点燃一支烟,“我父亲的煤矿没有了,今后如果还找不到投资增长点,我会坐吃山空。孩子已经12岁了,媳妇不上班,但花钱挺多。我挺苦闷。”

  采访中,王海对记者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优点是思维发散、敢于尝试,缺点是不够吃苦耐劳,总找不准定位。“听说有机农业不错,但投入太大,无法保证一定会被市场认可,也许又会失败。如今我们没了煤矿的收入,已经输不起了。”他最后又自信地补充了一句,“不过,我屡败屡战,最终是会找到定位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福州人均GDP或超1万美元 专家:别得意,过线未达标
下一篇:曝马云等大佬手绘图:看懂未来十年中国产业(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