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利用过渡期做好防范应对
纵观历次金融和经济危机,美国都能通过放松货币政策转嫁危机成本,一旦货币政策转向,其负面影响会在世界其他地区引发金融动荡,甚至爆发新一轮危机。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美联储将利率从1990年的8.25%降至1993年的3%,导致1991-1995年美元处于贬值通道。当时亚洲国家的利率明显高于美国,国际资本大量从美国流入亚洲,推升了当地资产价格泡沫。随着美国在1994年初启动加息周期,加之1996年美元走强,资金开始大规模从亚洲出逃至美国,最终致使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孙涛等专家表示,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在量化宽松政策没有“退出”前的过渡期内,加快关键领域改革,增强自身抵御能力。
首先,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的变化,保持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通畅和供应基本稳定,避免流动性紧张的负面市场预期叠加。周世一认为,从防范的角度来看,要强化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增长的预期,防止资金大规模外逃。如果流动性紧张,必要时可使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降息等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审慎对待短期资本开放,特别是对短期资本流出的开放。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折期,我国要避免过快开放短期资本流动,否则一旦转向,其对我国外汇、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压力会急剧放大。
第三,同其他新兴经济体合作建立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监测机制,共同开发金融避险工具。我国要在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方面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协调,同时加快推进金砖五国联合外汇储备库建设,构筑外围“金融防火墙”。
第四,尽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降低对美元的关联强度。专家认为,要尽快建立基本由市场供求主导、政府适度干预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有效地避免人民币加权汇率过度波动,打破持续而单边的人民币贬值或者升值预期。
第五,从中长期来看,要分散外汇储备投资,创新外汇储备管理方式,设立外汇投资产业基金推动企业“走出去”。丁志杰认为,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会出现国际流动性紧张,我国可以择机调整外汇储备政策,运用外汇储备积极开展与他国的金融合作,比如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计价的各种金融产品,以在帮助对方抵御动荡的同时实现自身经济利益。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