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2013年,长三角的落后产能开始爆发性出现问题,表现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中,长三角地区占据了绝对多数的比重。
如今,四川、福建等地再次抛出地方性的4万亿投资计划,媒体称,这可能会造就一批省级银行的坏账。实际上,地方债务问题很可能成为银行未来最值得关注的风险点之一。
7月底,中国审计署启动了全国政府债务的审计工作,目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腾讯财经从接近审计署的人士处获悉,国务院非常重视这次的审计工作,至于结果很难在近期公布。
显然高层或许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官方一再强调债务总量可控,但局部地区地方债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可能也是存在的。
腾讯财经曾在《财经眼》栏目中,报道过苏州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存在评级造假的情况。目前其他地区是否也有类似情况,不得而知。作为地方债的主要持有人之一,如果评级不能真实反映融资平台的偿付能力,那对银行来说,手里的地方债无疑存在巨大隐患。
遗憾的是,面对腾讯财经的质疑,苏州地方融资平台——苏州城建至今仍未正面回复。
一位接近审计署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某些地方债评级造假事情确实存在,该人士指出,审计署关注此事已经有较长时间,但在审计报道最终发布前,不便评论此事。
再融资是救命稻草
或许是已经已经看到了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后,可能存在的坏账风险,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抛售中资银行的股票。
中国的大型银行在上市前都曾引入外部的战略投资,不过在2008年之后,这些战略投资者陆续离开了他们在中国的伙伴。
2013年以来,先是高盛清空了所持有的工商银行股份,随后西班牙对外银行对中信银行进行了减持。分析人士认为,这趋向性非常强的举动,一部分说明这些外资机构正在努力契合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金的监管要求,另一部分也说明,这些外资机构不再把中资银行当做优质资产。
一位接近高盛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高盛清空工商银行的股票并非看空该公司,而是工商银行波动剧烈的股价,已经影响到了高盛自身的报表稳定性。很显然,资产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商银行的股价。
公开信息显示,外资投行在出售中资银行的动作上出奇一致。目前五大行中,仅交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没有进行抛售。不过腾讯财经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汇丰与交行的合作,并不是看重了交行的盈利能力,而是希望借助交行的网点,拓展自己在中国的业务。
中资银行的坏账压力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大,当资本金遭遇侵蚀时,再融资将成为银行的标准动作之一。
今年以来平安、招行、光大都相继抛出再融资的计划,目前来看市场足以承受。但当更多的银行加入再融资的行列,谁都不敢想象,市场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